第A7版:地理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9月20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盐场”到“咸祥”

  □朱道初

  

  咸祥旧名盐场,想当年,官塘抵御咸潮,蓄积淡水,官塘外本是惊涛拍岸,尔后变成了海滩泥涂(浙东滨海向有“唐涂宋滩”之说),再以后改造成良田平畴,河水清澈,青瓦白屋,炊烟袅袅,并且人文蔚起,办起了两所书院。

  史载,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派汤和在沿海建立卫所,大嵩也在此时构筑了千户所,这件事肯定助推了咸祥的发展,包括加紧进行修官塘等水利建设。但南宋末德祐元年(1275),时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使的镇海籍黄震,在其《黄氏日抄·茶盐司元拨到亭户等田》条中有文字记载道:“大嵩周之士、柳再五等佃大嵩碶官塘一所”。将官塘所有的土地等资源租赁出去,目的是为了积聚维修官塘的经济力量。有人认为,黄震所述的这条官塘即是迤逦竹山岭的老官塘,在南宋末年就应该已经面世。有了官塘,咸祥先人“始得徙今所”。

  盐场改名为咸祥,粗看仅是属于语言文字的“雅化”行为,但笔者以为还应该考虑别的因素。第一,它有利于避免地名的重复。煮海晒盐必有盐场,因此以盐场为地名的现象在滨海地区可谓比比皆是。譬如,1935年公布的鄞县乡镇地图,在今潘火、梅墟之间就有一个“盐场乡”。第二,它有利于改变地名滞后实际的现状。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人们赖以谋生的状况和手段大幅变换,昔日的产盐数量已经锐减,“亭户”“灶民”纷纷弃行,改为种稻植棉,或者经商贸易,“盐场”之名渐次名不副实。第三,它符合乡民普遍的心理愿望。毫无疑问,“盐场”人要求有个既动听又有创意的好地名,用它来激励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乡人为之奋斗。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聪明的盐场先人决定拿“咸祥”来取代原先的“盐场”。“咸祥”的意思是:大家都吉祥(如意)!《光绪鄞县志》编纂者之一董沛不但说过“维咸祥之地,昔之所谓盐场也”,还说过:早年官府长期派遣“征榷之官”到盐场来收税,调拨“屯戍之卒”到盐场来守卫,把盐场的风气给搅浑了,成天不是“言利”,就是“尚武”(指动辄斗殴),后来民风逐步改善,“休瑞并至”,官方也同意将盐场改名为“咸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