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身边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03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

昨日记者体验“心心相随”志愿服务苦与乐

  昨日,穿红马甲的“心心相随”志愿者在服务。
  通讯员 乐凌 摄

  □记者 王元卓

  

  昨日上午7时30分,根据市第一医院志愿者管理办公室主任乐凌的安排,10名志愿者就准时到岗了。

  一位叫王明媛的阿姨,家住云龙,辗转两辆公交车花了1个多小时来到医院。每次来医院服务,她都是这样乘车赶过来。一到志愿者管理办公室,就穿上红色志愿者背心,挂上志愿者胸牌,在门诊大楼里忙碌起来。最常见的是病人来问如何挂号?挂什么科?就诊大楼在哪里?老志愿者王培芬、陈丽莎、陈盈祥、胡哈达、胡跃波、苏国成、陈琰、吴云云等就会应声而上,熟练地拿过病人的就诊卡帮忙操作。

  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来到门诊大楼,看着挂号处排着长队脸露难色。市第一医院在门诊大厅开放自助服务系统已有近3个月,除了退款、退号等一些特殊服务外,病人都可以自助挂号、结账、预约。显然,这对老人是个难题。张老伯说他平时很少出门,每次看病就担心挂号不便,这次来医院想挂个内科专家号。记者跟着乐凌马上快速地在自助挂号机上帮张老伯挂了个内科门诊。为了老人就诊方便,我们将他们送到了1号楼的2楼诊室。记者以医院志愿者的身份,在门诊大厅里服务了1个小时。粗略地统计,经过记者接待的病人已有80多位,从挂号、引导就医到搀扶病人。一位病人没有帮完,就有另一位在拉记者的衣角求助,整个过程记者觉得口干舌燥,头眼昏花。因为来来回回引领奔波,又要对病人一个一个解释,1个小时后,记者开始明显感到体力不支。

  “心心相随”志愿者成员唐霞惠、马坚梅,曾以划“正”字作过统计,他们个人一天的服务人次,最多达600多人次。乐凌说,从2012年3月5日,“心心相随”志愿者队伍成立以来,市第一医院几乎每天都有志愿者,每天以服务2000人次计算,这个200多人组成的志愿者群体,一年里就为70多万人次的病人服务过。

  “心心相随”志愿者的成员平均年龄在五十岁至六十岁,三分之二为退休人员,其余的是在职人员。他们中有教师、职工,还有企业老总。他们为何选择到医院来服务呢?一位郑志球阿姨的说法也许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这就是帮别人也是帮自己。郑大姐说,有一次她陪媳妇看病,结果排队人山人海,就诊磁卡掉了,这时候就有志愿者来帮助她们,顺利地挂好号,看上了病。从那以后,郑阿姨就决定自己也来参加这个队伍。她说,如果能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小事,能帮助别人,这也是最开心的事。年轻的志愿者吴卓红是位80后,她参加“心心相随”志愿者队伍也有一年多了。她说,她平时没法照顾家中的父母,医院里最多的求助者是老人,就想着到医院里帮一把,就像帮了自己的父母一般。

  医院的志愿者,看起来做的都是最平常的小事,但如果经年累月,就会留下难忘的记忆。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如果没有一份心,也是做不好的。志愿者于政阿姨有个故事。去年冬天,有一位80多位的老太太来看肠道门诊,还没轮到就诊,实在忍不住拉了一身。于政将老人带到厕所,一点一点地帮老人清理,擦干净,垫上干净的纸巾。类似这样的经历,几乎每个“心心相随”的志愿者都可以和记者谈上一些。但他们说起这些事情时,提的最多的是,帮助别人后自己心里的快乐舒坦。

  在记者体验的一个上午,记者和10位“心心相随”志愿者有了最亲密的接触。一个上午,我们初步统计了一下,大家服务了1200多人次病人。除了累,我始终被他们的快乐感染着,那就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