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本次打捞出水的“致远舰”残骸(10月4日摄)。据了解,本年度对“丹东一号”的考古行动因为天气原因,将于10月6日结束。新华社发 |
考古学家近日确认在黄海水底的一艘甲午海战沉船———“丹东一号”的真实身份就是北洋水师的致远舰,这艘在海水中沉睡了120年的战舰再度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连日来,沉船中有更多的出水文物被发现。据报道,在今年的考古调查中,甚至在海底发现了致远舰将士的遗骨。 瓷器碎片成最直观证据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丹东一号”沉船发掘领队周春水告诉新华社记者,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目前已经打捞发现100多件文物。周春水说,目前已发现的文物中,一组上面写有繁体“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是“丹东一号”实为甲午海战致远舰的最直观证据。 “致远”和“靖远”是姊妹舰,由英国公司设计建造,配备的全套餐具也都是特别定制。其中属于靖远舰的一组餐具,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组餐具盘子中央部位标明船名“靖远”。以此推断,此次水下考古发现的瓷盘,盘子中央出现相同字体的“致远”标记,成为锁定致远舰的重要证据。 参与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史专家陈悦说:“除了发现遗物外,考古队员还在军官舱附近发现了一些骸骨。”陈悦说,“这些骸骨就是致远舰上北洋将士的遗骨。” 陈悦说,这些遗骨被发现时已不完整,考古队员们也格外小心地进行挖掘。 “由于在海水中沉睡了120年,目前还没有发现将士们的衣物,但不久前考古队员发现了一枚纽扣。”陈悦说,“这枚纽扣是铜质的,是否属于北洋将士以及属于何种官阶还需要看到实物后再具体研究。” 舷窗昨日打捞出水 昨天上午,致远舰舷窗出水。从舷窗上密布的厚厚的苔藓和深陷处来看,双方曾进行激烈的战斗。随着舷窗被进一步露出“真容”,爆炸后的惨烈景象随之清晰地展现在后人面前。 “除了在瓷盘上,在致远舰的餐具上也发现了舰徽。”陈悦说,“由于制作工艺以及使用地方的不同,这些舰徽在具体呈现上略有不同,但不管为何种样式,目前发现的文物上面都有一句英文标识: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 对于这句话,陈悦认为应该翻译为“中华帝国海军”,知名历史学者萨苏则认为应该翻译为“中国皇家海军”。 史料记载,1894年9月17日,在甲午黄海海战中,由广东番禺籍舰长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战斗中试图撞击敌舰,最终被击沉,舰上252名官兵,除7人幸存外,其他全部殉难。 “丹东一号”沉船绝大部分深埋于沙下,从桅杆至艉部约50米,宽9米到10米,体量在1600吨左右。 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