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阅”在旅途

  ◎乐国军

  

  旅途中的人们大多是愉悦的,他们或悦于“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或悦在“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或悦自“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不过,我的旅途之悦,更多来自阅读。 

  每每外出旅行,不带单反相机,不带平板电脑,甚至忘带手机是家常便饭,但带上几本图书伴游,已成为一种习惯。利用途中碎片化的时间,阅读这些书籍,既能打发途中的寂寞与无聊,又可真正让心静下来,享受自我的心灵旅行。 

  如何获取旅途乐趣?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其《旅行的艺术》中有过回答,即“我们从旅行中获得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旅行目的地本身”。这一点我是欣然接受的。为了使自己在漫漫长途有好的心情,我会挑一些适合旅途阅读的书籍出行。 

  资深“驴友”的游记是我首选。他们把亲身旅途经历浓缩成文字,那些文字折射出的人生感悟,很容易引起我的共鸣。我虽没有他们那般“说走就走”的勇气,也没有他们“天马行空”的洒脱,但阅读他们的书籍,或多或少能让我找回些“走向远方”的初心。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是我翻得最多的一本书。作者郭子鹰以长达10余年的自助旅行经历,沉淀出这场归期未定的视觉旅行和灵魂悟语。他向我们讲述,每天都是一次新的旅行,每一个和我们走过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并以独特的方式告诉你:上路吧,寻找那个更可爱、更勇敢、更真实的自己:“境地”———只有你看见的世界,才是对你有意义的存在;“浮生”———旅途中遇到的人,他们在与你交错的瞬间,改变、点化、充盈了你的人生;“絮语”———我们都需要一个小小瞬间,让自己的平淡时光更值得被回忆。 

  威廉·吉布森的《外围》也一直捧在我手中。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不停地穿梭于布鲁塞尔、东京、温哥华以及各大旅游热点城市之间,作者向世人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旅游精神,即:世界是广阔无垠的,怎能妄想一时穷尽? 

  旅途中,随我同行的书籍还有很多,诸如陈宇欣的《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孙东纯的《迟到的间隔年》,谢谢、菜菜的《走吧,为了爱》,朱兆瑞的《出发,才能到达:3000美金周游世界》,高木直子的《一个人的旅行》,惠勒夫妇的《当我们旅行》,张狂的《跟着电影去旅行·世界卷》,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等。 

  在呼啸的列车上,捧着这些书,如携好友一道出游。有时我品读,有时我小憩,有时我似读非读,似睡非睡。清醒了,继续阅读,几页之后,我仿佛又如堕白日梦里,有声音在耳边窃窃私语。我分不清,到底是作者与我在交流,还是我自己的梦呓。 

  旅途短短几日的走马观花,终归会留下点滴遗憾。背着书包,到城市角落的书店转转,淘几本游记于归途中阅读,可算是一种不错的拾遗补憾。高振碧的《爱上老厦门》、孙艳蓉的《真水无香》是我在厦门时淘得的两本游记。读过《爱上老厦门》,我找到了已为历史风尘浸润多年的厦门老街巷,那些用文字和用影像定格的海湾、码头、老街、深巷,随着书本的合拢,也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如今,这些游记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它们随时“求带走”,陪我开启新的“悦”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