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专家提出担心:在医生抽出时间上门服务后,原本就稀缺的医疗资源会否变得更加紧张? 倪剑文认为,“上门医疗”会否影响到整个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效率,这个问题现在很难得出结论。从效率配置来说,公立医院是满的,民营医院很多时候并不满;大医院满,社区医院不满。医疗效率本身就存在不均衡性。 此外,在部分专家眼里,“滴滴医生”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能否持久、壮大仍存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认为,互联网+医疗,对改善就诊流程、体验能有一定作用,但更多的是要通过线下得到服务。 有专家认为,急救的可以叫120,上门的群体如老年人动不了、残疾人、慢性病,一般不是那么紧急的,这种需要是可以用预约替代的,也不一定需要医生迅速乘车上门,可以护士来打个针、康复指导。 一些专家认为,“滴滴医生”不仅考验政府“放”的智慧,还考验“管”的智慧。 邵志清认为,“现在我们已经探索实行了互联网+出租,互联网+医疗,接下来必须创新实现更好的互联网+监管,这一点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副司长张锋认为,一些“互联网+医疗”的产品和应用数据敏感、隐私度高,在核心系统和核心的基础关键环节可能会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因此需要从业者更多关注服务与管理的边界,在强化创新应用的同时,加强应用的安全性。 秦新艳认为,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有一些规范、标准及时出台,比如患者隐私的保护、什么情况不能线上继续诊疗等,防止延误病情引发医疗纠纷。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