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都市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法集资黑手为何
频频伸向老年人?

警方揭开非法集资公司的运营真相老人多因空虚寂寞上当,为人子女者也该反思

  CFP供图

  警方揭开非法集资公司的运营真相

  老人多因空虚寂寞上当,为人子女者也该反思

  □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张黎升 张立 朱君敏

  

  上周三,本报刊发的《非法集资案件多发 受害者多为老年人》的稿件,引起了广大读者,特别是老年读者的关注。

  昨日,记者联系了海曙区金融办,以及海曙、江东经侦大队的相关办案民警,从多个典型的非法集资案例入手,通过深入分析案件中老年人的投资心态、非法集资企业的运作模式等,揭开那些不法的理财、投资类公司的“伪装”,给众多老年投资者提个醒。

  “我就投2000元钱,打发无聊时间,亏了也不怕。”

  老人精神空虚,贪小便宜,掉入“温柔陷阱”

  70多岁的居民老赵(化名),在多家理财、投资公司投了钱,几个月后,投资公司老板跑路了,他就经常往海曙经侦大队跑。他向民警坦言,是觉得好玩有趣才投资这些公司的。

  “我知道这种企业风险高,我就投个2000元,赔了也不怕。”老赵的子女不在身边,又是个爱凑热闹的性子,在家坐不住了,就往理财公司跑。在理财公司里,有热心热情的业务员,有志趣相投的老年朋友,聊聊投资理财、聊聊家常,一下子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时间长了,投资公司的人都认识了老赵,老赵嫌去同一家公司太无聊,又找了其他的理财公司投了钱,继续聊。在钱被理财公司老板卷走后,老赵常跑经侦大队,找报案老年人聊受骗经过。

  

  “子女们平时要上班,老年人的生活相对空虚寂寞。大多数老年人喜欢凑热闹,又缺少足够的辨识能力和金融知识,这些非法集资公司就抓住了这一点,大打温情牌,通过对老人嘘寒问暖,施以小恩小惠,骗取他们的信任,进而骗取养老金。”在对今年前三季度查处的非法集资案件进行分析后,海曙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这么说。

  这类非法集资案件,一般的作案手法是:先在街头向老年人免费发放宣传单或小奖品,让老人留下联系方式;再派工作人员打电话与老人联系,以免费组织旅游、茶话会、庆典等为借口,引诱老人参加投资推介会,对老年人进行授课,诱骗其投资;之后,发下一个月或几个月的利息继续诱骗,鼓动老人介绍其他人加入投资,让老人一个个掉进精心设计的“温柔陷阱”。

  子女与父母欠缺沟通,并不清楚老人需要什么

  老人不愿将理财情况告诉子女,相信“熟人”推荐

  去年,一理财公司在某社区广发传单,80多岁的老杨(化名)闲着无事,去听了一堂免费的投资讲座,带回了一些纪念品。之后,常有街坊邻居,和老杨说起如何赚得高额利息的事。老杨对理财公司的态度,也从最初的不相信,到后来的半信半疑。最后,他从积蓄里转出20万元,投进了这家公司,并签了合同。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资不抵债,老板跑路了。老杨慌了,急匆匆与20多位街坊赶往海曙经侦大队报案。“那天,报案大厅里挤了上百人,除了老杨的这起案子以外,还有其他非法集资案要进行笔录。给老年人做笔录时间长,老杨没等到,就先回家了。”办案民警钱警官对这个老人也有印象,“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老杨的子女哭着拿着投资合同,来替父亲报案了。”

  原来,是老人受不了这20万元的存款“打水漂”,事发后没几天,便离世了。子女在整理老杨的遗物时,发现了理财合同,方知父亲投资失败。

  “老杨家的遭遇虽是个例,但事实上,现在子女跟父母之间的沟通是很欠缺的。子女们往往只着眼于老人的衣食住行,并不清楚老人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老人们呢,也大多不愿将自己的资金、理财情况透露给子女,主要是担心子女知晓后会有的各种意见,并对自己的理财决定加以劝阻。”

  钱警官说,住得近的老年人,常会形成一些小团体,比如一起跳广场舞的,一起买菜、逛超市的等。这些小团体中,老人之间互有一定的信任度,如果其中一个老人的前期高息投资获利了,那消息就会在整个团体中传开,让其他老人对高息投资抱有好感和信任度。

  “这样一来,正中非法集资公司的下怀。这类公司在宣传中,会拿几个成功获得高额利息的案例,用以游说更多的老人,再加上陪出游、陪聊天的热情,老人就很容易受情绪的引导,将钱投入非法集资公司的口袋。”钱警官说。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非法集资活动的打击力度,各区金融办、公安分局、市场监管局等多方力量联合巡查。前三季度,海曙立案处理涉嫌非法集资14起,涉及资金9749万元,江东立案侦查15起,涉案资金达到7480万元。

  “在实际排摸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投资、理财公司多是空壳公司,有些即便办出工商营业执照,也涉嫌超营业范围经营,存在非法吸收民间存款的行为。”海曙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

  “一方面我们不断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集资,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老人市民能增强投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受骗。”海曙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建议,年轻人要多抽时间陪伴老年人,关心老人的投资情况。当老人投资存在高风险时,切勿严厉驳斥,可以更温和的方式,拿报纸或者政府印发的宣传册为老人分析解读;老年人呢,在面对高息诱惑时,不要动心,不要轻信那些非法理财、投资公司的光鲜形象,对熟人推介的投资项目,长个心眼,多问几个为什么。

  年轻人要多抽时间陪伴老人,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

  增加亲子交流,提高老人风险意识

  揭秘

  非法集资公司运营真相:

  一切都是虚构的美景

  除了精神空虚、贪小便宜、轻信身边人的说法外,不少老人也会为了高息利益,搏一下。那么,这些理财类公司给出的资金规划、投资前景,真的有承诺得这么美吗?海曙经侦大队钱警官用办案经验、数据比对击破了这些虚构的美好前景。

  “众所周知,非法集资公司的老板跑路,肯定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无法支付本息。首先,得分析这些公司老板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钱警官算了一笔账:

  为增强企业形象及可信度,非法集资公司会租用闹市区、人流量最大地区的高档写字楼,作为办公场地,场地租金就是一大笔费用,再还有水电、设备、日常开销等;雇佣熟悉流程的业务员,给拉来资金的业务员高额提成,也是很大一笔费用;

  据已案发的非法集资公司数据,假设市民将10000元投入该公司,扣除上述提成开销,公司老板最后拿到手、实际可用于投资、运营项目的钱,最多只有40%,也就是4000元。

  钱警官告诉记者,这还算是运行得比较好的,一般非法集资公司,用于实际投资的只有30%,甚至更少,“也就是说,40%的资金,4000元钱,起码得翻三番,变成12000元,才够用以归还投资者的全额本息,并让公司有钱赚。”

  翻三番,要投资什么产业?“非法集资公司选择开厂做实业的,不是没有,但不多,因为开厂又是一笔花销,且最终所获利润,很难达到资金运作需求。因此,大多数非法集资公司,会把钱拿去做高息转贷,或是放高利贷,许给投资者2分利的,放高利贷出去起码要3分。”钱警官说,如果高利贷的利息收不回,非法集资公司的资金链就断了,到最后,即便是已经跑路的公司老板被带回来,他手里也没什么钱了。

  “按最近法院判下来的情况,非法集资类案件,市民投进去的钱,最后能收回5%,已经不错了。”此外,钱警官还提到,非法集资案件近年高发,与投资理财公司掌握了相应的经营套路、产业渐成规模不无关系。“民间能够用于投资的总量相对恒定,投资理财类公司多了,分到每个公司头上的资金量就少了。资金量少,经营周期变短,风险就大大增加。”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