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都市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捐献后,我就像多了一个弟弟!”

慈溪小伙胡峻箐昨捐献造血干细胞

  昨天上午,胡峻箐在浙江省中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他将为广东省一名90后白血病患者捐献“生命的种子”。记者 许天长 摄

  □记者 童程红 通讯员 周宇飞 

  

  昨天上午,在浙江省中医院,一名年轻小伙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液从他的右手臂输出,经由细胞分离机分离出干细胞液后,又从左手臂输回体内。“就跟献血小板差不多,不难受。”他笑着宽慰父母和妻子。

  小伙名叫胡峻箐,是慈溪市红十字会副秘书长。

  昨天上午10点,记者来到浙江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爱心工作室。病床上的胡峻箐满脸笑容,他的兴奋代替了疲惫:“听说高配成功的概率只有1/400,我可真是中奖了。”

  小胡的床头放着3束鲜花和一张荣誉证书。证书上写着:“为了拯救患者的生命,您于2015年10月26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您的这一人道善举使患者获得了重生。”

  受捐者是广东省一名身患白血病的90后男孩,“移植成功后,我们就流着一样的血了,我就像多了一个弟弟。”小胡说,按照规定,他和“弟弟”不能见面,但他可以给对方寄一张贺卡,表达自己的祝愿,“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就祝他早日康复吧。”

  捐献要持续4个小时。期间,小胡都要平躺在床上,尽量保持双臂不动。他的右手臂下,放了一包加热过的盐袋。这是用来促进静脉舒张的,血液就从他的右手臂静脉输入,经过一台约半人多高的细胞分离机,分离出干细胞液后,又输回他的左手臂静脉。干细胞液的颜色要比血液黯淡,采集速度也慢,在采访的半小时时间里,记者看到,干细胞液增加了约30毫升。而他此次要捐献的总量,是250毫升。

  小胡一家是5天前来到杭州的,住在医院附近一家宾馆里。前4天,小胡每天都要上医院来打一支“动员剂”,这是一种刺激因子,可以令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连打4天后,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浓度会增加到原来的二、三十倍,这样就方便采集了。

  “完全不是有些市民理解的那样,拿一根很粗的针,直接扎进骨头抽骨髓。”身为红十字会工作者,加上又是学医出身,讲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小胡头头是道。

  在红十字系统,人们习惯地将造血干细胞捐献高配成功比作“中奖”。小胡在这一次“中奖”之前,还发生了两次波折:通过了初配,却没有通过高配,最终没能实现捐献。因此,今年8月,当接到高配成功的电话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小胡说,受捐者是幸运的,自己这个捐献者也是幸运的。因为,移植造血干细胞后,患者有70%的痊愈机率:“能够救人一命,不是最大的幸运吗?”小胡下个月就要过生日了,这一次捐献,他也看作是迈入而立之年的一份大礼。

  新闻链接

  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逾7800人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目前,全市红十字会累计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志愿者逾7800人,实现捐献46人。

  7800余名志愿者来自各行自业,其中医务人员占比最高。“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有没有损害,医务人员最懂。他们愿意捐献,这就很好地证明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影响不大。”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王小平表示。

  在我市,初配、高配成功后,志愿者因故不愿意捐献的事件没有发生过。王小平希望,这一纪录能继续保持下去。毕竟,造血干细胞被称作“生命的种子”,给了患者生的希望,又剥夺这份希望,或许比疾病本身更残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