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叶 实习生 马芮华 通讯员 朱尹莹 自闭症孩子入学前该如何引导,出了校门又该如何适应社会,在家时父母又该如何科学地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沟通?这些都是特殊教育的薄弱环节,而社会力量的介入有望为自闭症人群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昨天下午,以刘佳芬命名的特殊教育公益慈善基金成立。据悉,这是我市首家专门针对自闭症人群而设立的专项基金。它所筹建的服务平台将成为公办特殊教育之外的有效补充。 不少“星星的孩子”错失最佳干预期 目前,宁波已有上千名自闭症孩子,而且每年呈增长趋势。相比之下,我市仅有特殊教育学校11所,入学的孩子只占自闭症人群的很小一部分。 “他们当中,具有超级天赋的只有5%,20%在随班(普通学校)就读,75%的孩子属于精神发育迟缓,需要进入特殊学校学习。”刘佳芬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已有25年,也是基金会的负责人。她说,其实更加困难的是离开学校的“两头”:入学前和毕业后。 据了解,目前自闭症还没有药物可以治疗,教育干预是帮助他们康复的有效途径。对患儿来说,越早发现,越早接受教育干预,后期融入社会的效果就会越好。然而刘佳芬说,由于我国自闭症早期诊断起步较晚,家长对自闭症的认知也很不够,导致很多自闭症患儿错失早期诊断的机会,从而丧失儿童自闭症的最佳干预期。 现场,就有不少家长刚接触相关知识,拉着专家各种提问。据专家介绍,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情况。不少孩子因为诊断较早、治疗积极,后期生活可自理,也可以自立。 “基金会的成立,并不是帮助个别孩子,而是希望普及知识,给自闭症孩子家庭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方法,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特殊群体可酌情申请公益资金 据了解,该基金会初始基金额度为50万元,由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资助,以后将接受企业、机关、团体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定向或不定向的捐赠。来自全市特殊学校的教师、自闭症儿童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见证了慈善公益基金的成立过程。现场,原本只安排了300多个座位,却来了400多人。 基金启动首日,就收到爱心捐款30多万元。此外,还有企业捐赠“爱心机会”或者签订“爱心协议”。比如,有企业捐赠自闭症儿童神经信息康复调理的名额,也承诺“销售一个产品为慈善公益基金捐款0.1元”。 同时,基金会首场活动———“有效提高自闭症教育康复效果”公益讲座举行,来自日本筑波大学自闭症专家小林重雄教授和北京环农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张令玉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做了专题讲座。 “真的特别高兴,希望更多人受益。”负责人刘佳芬表示,目前该基金所筹善款主要用于资助自闭症幼儿早期干预教育、自闭症青少年职业实践以及自闭症青少年就业。具体内容包括:引进早期干预信息咨询中心,对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进行扶持,举办家长培训、康复治疗方面的讲座等公益慈善活动。有需要的群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向该基金申请资金。 据介绍,该基金也会建设和拓展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将触角伸到更广的范围。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可复制”公益基金模式。 企业将成为学校的有效延伸 “这些孩子毕业后,才是家长最担心的时候。”刘佳芬说,基金会的成立可以整合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学校、家庭、社会对“星星的孩子”的关爱更好地融为一体,从而从根本上减轻自闭症儿童家庭的负担。 刘佳芬介绍说,达敏学校从今年3月起,便尝试“新课改”,放弃了原来上“大课”的安排,而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色和需求定制课程,做到“一人一张课表”。对初阶的孩子,交叉开展集体课、融合课、个训课、自立课等课程,而对高阶的孩子,则引入企业定向培训课程,比如烘培、楼面服务等。通过反复训练,很多孩子学到了基本生活技能,也学到了将来谋生的本事。 据了解,达敏学校职高班毕业的一个女生,已在一家餐饮公司就业。负责人俞志军说,一开始女孩确实不适应,但企业也去参加过“干预治疗”的课,大家会给她更多一点鼓励,比如每天一个拥抱,经常说“我们爱你”。俞志军认为,现在她已融入企业,能正常工作,领和别人一样的工资。 “当家长对你说,现在不愁孩子的就业问题,愁她的婚恋问题时,心里就特别激动。”俞志军说,起初企业有顾虑,但学习相关知识后就能接受,发现他们的优点。当然,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刘佳芬对公益慈善基金的未来充满希望。她认为全新的平台不仅仅是围绕学校,而是在现有基础上吸纳更多高端资源,如高等院校、高端咨询机构、社会型企业等,来共同关注这个特殊人群,惠及更多学校以外的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