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勇 摄 |
□应义植 去年底公布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章水镇蜜岩村榜上有名。有一句宁波老话这么讲:篱笆对篱笆,墙门对墙门。意思是门当户对。篱笆指的是穷人家,墙门指的是富人家。蜜岩村现存近三十道老墙门,可见旧时村人比较富裕,这些墙门先后建于宋、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历经多次修缮,有的已经改头换面,但大致轮廓还在。老墙门是博物馆,收藏者先人的故事;老墙门是教科书,传承着淳朴的乡风。驻足在一道道墙门前,细读那上面斑驳的片言只语,思绪穿越时光,恍惚间不知今夕何夕。 “奠蕨居”墙门位于街路里正东,坐北朝南,三合院式,砖木结构,砖砌门楼,石质门槛,建于清代。“奠蕨居”三个字典出《尚书·盘庚》:“盘庚既迁,奠厥攸居。”意思是建立了很适宜的居住地。蜜岩村人造屋上梁时,常常张贴“卜云共吉,奠蕨攸居”的对联。 “奠蕨居”墙门内居住着“地大房”的后代。地大房是蜜岩村的一大望族,先祖是从河南经婺州迁徙过来的,勤耕耘,善经营,有田30余亩。地大房先祖有四个儿子,“奠蕨居”初建时,内住大房和二房,紧挨着的是“容车马”墙门,里面住第三房和第四房。“容车马”一词出自《明史·海瑞传》中“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原文意思是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车马。蜜岩应氏地大房以“容车马”作为墙门名,期望家业兴旺,高朋满座,门庭若市。 “见大宾”墙门,位于下田屋阊门內,合院式建筑,整体呈块状布局,大墻门青石砖墻,墙头有绿竹砖画,龙门楼题“见大宾”三字。“见大宾”出自《论语》“出门如见大宾”。意思是:只要出门见人,就像见贵宾一样,谦恭地对待遇到的每一个人。 下田屋是蜜岩上宅最兴旺发达的一个支族。据村史记载,宋朝时出过一位翰林院学士,名叫应中正,二十四岁中进士,是蜜岩应氏中杰出的人物。当时,常有文人墨客前来学习交流及讲学,客人大都自备车马,伴有马夫书童。应中正为了敬待客人,规范自己行为并勉于族人,在龙门上銘文“见大宾”三个大字,一直延续到今。 “洽兴”大宅门是蜜岩最有传奇色彩的大墙门,位于街路里西侧,紧挨蜜岩上宅桂馥堂宗祠。这个墙门前有一对石狮,两只大石鼓。门内有大屋三幢共计二十四间,还有林地近十亩。可以想见洽兴大宅门初建时何等风光。 “望三益”墙门坐北朝南,由主楼、左右两厢及天井、南围墙组成。主楼面宽七开间,西厢面宽两开间,进深四柱七檀。前设过道与主楼前廊互通,雨不湿履,晴则遮阳。目前,主体结构基本维持原有状态,三马头围墙、天井块石路面、阶沿石、柱础等石构件保存完整。 “三益”一词出自《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望三益”门题嘱咐住在墙门里的人,要同正直、诚实、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 “安贞吉”墙门是砖砌门屋,石质门框,上嵌青石雕刻,门楼上施马头墙。地面铺以红石板,西阁七开间,进深五间,其中明间较宽,山墙两侧开有两气窗,石质窗嵌。墻门天井呈长方形,鹅卵石鋪地,格局规整。“安贞吉”三字源于《易经》,意为平安、坚固、吉祥。 “履而泰”墙门属于上宅仁大房,典出《周易》中的“履而泰,然后安”。意思是“以礼来规范节制人心,然后个人乃至国家生活安泰、精神安泰”。直白地说就是政通人和。 “上道地”墙门即上宅大墙门,是蜜岩村最早的一个墙门,上有一副门联,上联为“蜜藏千年风水地”,下联为“桃源石质富贵宅”。 蜜岩老墙门现在大都已经很破败很沧桑,有的甚至面目全非。不过门上残存的题词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蕴含了先祖对后人拳拳爱心殷殷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