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烽老师在上课。 记者 徐叶 摄 |
□记者 徐叶 通讯员 陈静 这两天,2015全国听障教育年会在我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举行,4堂公开课、18堂展示课面向400多名特殊教育界专家学者开放。其中全面开放的展示课,最能体现老师授课的“原生态”。 据了解,特殊教育中心学校72名教师中有4名听障教师,昨天开设的展示课中,有两堂是他们“讲”的。顾烽老师,他从1岁多起就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现在给孩子们上的是一堂平面设计课。昨天,记者在现场观摩了这堂超级安静的课。 专业术语难倒“学霸”老师 昨天早上10点多,中职三年级的9个学生正在上他们最爱的一堂课,如何在电脑上设计产品的包装袋。记者逐一观察他们的操作界面,发现每个孩子的创意都不同。女生喜欢柔美的东西,正在设计香水包装盒。而男生则偏爱硬朗的风格,有人参照了徽章的图案设计。 从教22年的顾烽毕业于这座学校,平日深受学生喜爱,甚至被孩子们亲昵地“叫做”大哥。顾烽先用手语讲述了今天的课程的目标,简单“介绍”了操作要点。在操作环节,他笑眯眯地在教室里走动,发现问题随时用手语向学生“讲解”,还不时动手上机操作。比如,如何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制作出徽章上的橄榄枝。 和普通老师比起来,顾烽就像雷达,时刻扫描着孩子们的动态。偶尔突然“手舞足蹈”起来,那讨论似乎是相当激烈了。“眼神和肢体语言交流很丰富。”旁观的老师点评说,上课效果好不好,这些都可见一斑。 据介绍,顾烽和他的学生还在省内拿过不少设计比赛的奖。按照同事们的说法,顾老师可比学生们还要努力。课堂上的一切看起来非常顺利,但顾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可不这么认为。他用手机打字“告诉”记者,很多冷门词汇真是难倒了他,而正因为如此,他就更希望孩子们多学一点。 “太多的专业名词和术语很难表达,但不代表他们不能学习平面设计。”顾老师说,勤能补拙,经过反复实践和磨砺,他们会比普通孩子更懂人生价值。 科技带给孩子们更多维的世界 2008年,顾老师也曾接受过媒体的采访,当时他用纸笔“耗费”了好几个小时。现在,他用手机打字来讲述,表达效率大大提高。 据介绍,为了做好特教美术教学,他刻苦钻研,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学习了计算机综知识和多媒体技术,学习制作多媒体课程。自己学透后,又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们。 “网络对于教学来说的确是非常有利的。”顾老师“说”,以前网络没有普及,有问题只能师生之间相互探讨,往往是折腾半天也就是一个模凌两可的答案,但是现在的学生就能很大程度通过网络来进行快速地查阅。 记者看到,不光顾老师的设计课,就连学校的面点课也挺“潮”。讲课的老师首先播放的是一段面点大师捏饺子的视频片段,轻松就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语文老师手中拿着的平板电脑,可以控制板书,还能把课件传送到网络云平台上去。 一名来访的教授表示,学校的“物联网”真是非常了不起。尽管教学方式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但老师们都非常努力。他说,不光是普通的教师,特殊的教师也能充分运用“工具”,这其实是给学生们树立了非常具象的标本,特殊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是一种巨大的激励。 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老师说,从2004学年开始,我市成为省里第一个对“三残”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实行12年免费教育的地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投资组3亿多元,200多个孩子读书,占地107亩,校内运用了大量先进的设备,又开设了大量与时俱进的课程。”她说,市政建设和公众服务正在更多地向残疾人倾斜,他们教出来的学生好多都考上了大学,并且学有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