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15-11/16/A12/nbwb20151116a12b002.jpg) |
考古人员在清理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形金器。 |
据新华社电 一个盗洞的发现,引出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历时5年的考古发掘,从墓园到墓葬区,再到都城遗址,目前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秦汉考古史上重大发现,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具有重大展示利用价值。”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说,发掘之初,国家文物局就要求,要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推进这个大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 目前,海昏侯墓考古已经进入最重要、最关键的主椁室清理阶段。继14日从主椁室清理提取了屏风、马蹄金、博山炉等珍贵文物,15日考古人员把重点放在漆器的清理提取上。 而海昏侯墓的发现过程是这样的——— 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在家中接到一个紧急电话。有老百姓反映,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发现了一个盗洞,可能是盗墓贼所为。 “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在建昌县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内,有大坟一所,小坟二百许,旧称百姥冢。”杨军说,当时脑子里突然闪现地方史料这条记载,传闻中的刘贺墓与发现盗洞的古墓位置非常接近。 杨军当即从南昌市驱车1个小时左右到了观西村,在镇村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找到了那个盗洞的位置。在同伴的帮助下,他戴上安全帽、绑着安全绳潜下约14米深的盗洞。“沉到盗洞底部时,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杨军说,“我初探了一下,规模很大,需要上报更高层!”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对这处高等级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2015年1月,国家文物局将海昏侯墓的发掘由地方上升到国家级,并委派以一流的考古专家及文物专家共5人组成的专家组常驻工地指导考古工作。经过5年的考古发掘,这处2000年前的墓园和周边遗址的面纱逐渐被揭开。 “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错落有致分布着以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核心的大小9座墓葬和一座车马坑。”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以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的祠堂、寝、便殿、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布局之完整、祭祀体系之完备,为考古史上所罕见。 “由于文献的缺乏,我们对汉代列侯等级的丧葬制度了解甚少。这次海昏侯墓地的发掘,填补了考古学史上的这一空白。”信立祥告诉记者,多位著名秦汉考古学家研讨后一致认为,海昏侯墓园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通过对墓园周边的考古调查、勘探,考古人员发现了几代海昏侯的墓葬区、贵族和贫民墓葬区,以及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汉代紫金城遗址。 结合调查勘探和考古资料,考古专家基本确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分,汉代紫金城遗址为海昏侯国都城,由此弄清了以海昏侯都城、墓园区、贵族和一般墓葬区组成的体系完整的海昏侯国聚落遗址,整个遗址分布面积达5平方公里。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说,以紫金城为代表的海昏侯国都和以海昏侯墓为代表的墓葬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