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5年2月21日,海曙联丰村,麻雀群飞 |
 |
短尾鸦雀 |
张海华,网名“大山雀”,近10年来,业余时间致力于自然摄影,迄今已经拍摄了宁波有分布的大多数野生鸟类、两栖动物及常见野花。他把自己的这种对大自然的观察与记录,称之为“博物旅行”。本版今起开设“大山雀的博物旅行”专栏,与读者分享“大山雀”跟一花一鸟、一蛙一虫等自然生灵打交道的故事。 ◎张海华 2005年2月21日,一个很平常的日子。 但从10年后的现在来看,这一天,却是如此不平常。因为,这一天,决定了此后10年我的主要生活轨迹,乃至我下半辈子的人生追求。 那天,我背着摄影包,骑车到宁波市气象台公干。快到的时候,忽见路边联丰村的农田里,有无数的麻雀在一起飞,就像一片云,一会儿飘落在地,一会儿卷上天空。我呆了,从没见过这么多麻雀,它们在干吗? 我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放,跳到田里,取出相机,一阵乱拍。只想着把眼前的壮观景象记录下来,以至于都忘了去气象台这回事了。后来看看照片还不错,就配了段文字,提交给报社编辑部了。次日,晚报把图文都发了出来。没想到,随后接到了摄影大师胡老师的电话,他大大表扬了我的这张照片,让我受宠若惊。 从此以后,只要稍微得空,我就到联丰村闲逛,拍麻雀,竟持续了一年。我发现麻雀只有在天冷的时候才会聚成大群,它们是为了安全而抱团取暖吧?我猜。血红的夕阳缓缓下坠,拂面的风微凉,坐在田野中古老的石板桥上,静静地看着麻雀们在暮色中翻飞,真美。 那时候,联丰村还是城乡接合部,有农田、河流、稀疏的树木,还有大片的荒草地。也是从那时起,我第一次明白原来荒野不是荒凉、枯燥的代名词,它是那样的生机勃勃,那样美丽。这块紧靠城市居民小区的地方还有其他好多种鸟儿,有黑的、白的、黄的,有翅膀上带白斑的,有比麻雀还小很多的,有吹着口哨呈波浪状飞行的……但除了麻雀、白鹭,那时都叫不出名字。走在草地里,常有野鸡突然从脚边大惊小怪地起飞,吓人一大跳,可我也仅仅知道它是某种野鸡而已。 这真让我着急,就像小时候一样。童年时在海宁乡下长大,常听大人们说,这鸟叫白头翁,这鸟叫“十姐妹”,然而始终还是糊里糊涂,不知道它们的真名,更不知道它们的习性。我是多么好奇啊!可是没有人能解答我的问题,包括其他有关大自然的好多好多问题。于是,写作文的时候,只好一律以“不知名的小鸟”、“不知名的野花”之类的称呼替代。很无奈。 2005年,我已过而立,有了一个3周岁的女儿。当我在联丰村碰到那么多不知名的鸟儿时,好奇心又重新燃起了,然而还是无从寻找答案。最多,我只能凭借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描述来猜测鸟名:那黑黑的,估计是八哥吧?那棕色的,莫非是伯劳?仅此而已。 2006年早春,绿岛公园,我抬头到处找鸟。忽见一个小伙子拿着长焦镜头,走路也跟我一样,只看树上不看地面。我心想:这厮莫非跟我一样也是在拍鸟?于是指着树上的一只黑鸟问他: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他说:“好像叫乌……”我想总不至于就是乌鸦吧,不知怎的此时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泰戈尔的诗句,大意是“一只鸫鸟在窗边歌唱”之类,于是脱口而出:“鸫!”回家上网一查,还真有乌鸫,而且就是我们见到的那种! 我与他从此相识,成为挚友。他叫LC,就住在我家隔壁小区,喜欢拍蝴蝶。他告诉我,省里有个“鸟会”,网上有论坛,好多人拍了鸟就把照片往论坛上传。我当时听了颇感惊疑:什么,居然有什么鸟会?同时又有点如痴如醉:还真有一大帮人喜欢拍鸟?这真的太好了! 我很快在浙江野鸟会的论坛上注册,取了个网名叫“大山雀”。大山雀这种鸟,才麻雀那么大,却敢号称“大”山雀,这让我觉得很好玩。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三天两头和LC一起出去拍鸟。那时候大家都没车,于是经常骑车去郊外拍鸟。曾经相约在清晨4点半出发,就为了去找如今看来最为常见的白胸苦恶鸟;也曾在傍晚时分,还坐公交车到四明山脚下,只为赶赴与翠鸟的第一次约会;也曾在酷热的盛夏,辗转坐车两个多小时去九峰山拍鸟,弄得蓬头垢面,当地人见了我们,还以为是进村修空调的…… 你怎么会有这么“偏门”的爱好,而且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当时就有很多人这样问我。毕竟,为了拍鸟,需要购置昂贵的摄影器材,需要投入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还得经常徒步负重,饱受日晒雨淋、蚊虫叮咬之苦…… 我引用一位资深鸟人的话说:喜欢观鸟、拍鸟,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我打开了观察世界的另外一个窗口。疲惫的心灵,由此得到了放松与洗礼。 真的是这样。2006年7月的一个清晨,橘红的阳光铺满了德清下渚湖湿地,我们乘一叶扁舟,在广阔的湖上、在丰盛的水草旁、在芦苇的边缘穿行;无数的水鸟,如天地间的精灵,飞翔、捕鱼、追逐、亲热、守候……此时此刻,就算不举起镜头,我也已经陶醉。还有什么,能比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更让人感动? 快乐不仅于此。 很快,多个创纪录的第一次带给我更多激励:第一个在浙江拍到珍稀鸟类短尾鸦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还有已二三十年未在省内露面的极度濒危的白鹤…… 到2011年,我已经把宁波有分布的绝大多数鸟类都拍到了。由于工作岗位的调动,从2011年开始的三四年,我异常忙碌,常常只有周末晚上才比较自由。我决定开始新的探索与挑战:寻找、拍摄本地的两栖爬行动物。那些动物基本都是夜间活动的,我购置了各种头灯、高亮手电、闪光灯,开始了夜间深山溯溪之旅。对黑暗的恐惧、对蛙类蛇类的不了解,都使得拍摄困难重重。我花了3年左右时间,把宁波有分布的两栖动物基本都拍到了。 从2014年开始,我开始把重点拍摄方向转为野花,尤其是野生兰科植物。这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无论是在背景知识与拍摄手法等方面,都完全不一样。然而这回的进展比预想中要快得多。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就初步了解了本地常见野花,拍到了宁波有分布的大多数野生兰花。 时间已经走到2015年的年末。10年间,我从“鸟人”到“蛙人”再到“花痴”,始终未变的,是那颗热爱自然的初心。 最近,多次和妻子一起组织自然观察亲子活动,带小朋友到公园里观鸟。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小脸与发亮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10年前刚拍鸟的自己,重新体味到了那种简单的热情与单纯的快乐。 10年前,一群麻雀改变了我的人生。 10年后,一只“大山雀”希望影响更多人的人生。至少,为他们,悄悄打开感受天地之美的一扇小窗…… 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