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专 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是一座饱蕴人文的历史古城 这是一座优雅别致的江南水城

禹风水魂话绍兴

  ①
  ②
  ③
  ④

  图①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古避塘。

  图②在绍兴随处可见小桥、流水、人家。

  图③绍兴书圣故里。

  图④绍兴新城。

  绍兴晚报供图

  

  □记者 朱志莹

  

  一个大禹治水的故事,一段越王勾践的历史,让后人记住了南方的这片土地,也让绍兴这座当年位于古越国核心地带的城市饱蕴了历史底蕴;也正缘于此,走在绍兴,无处不闻禹风,随处可触水魂。

  立冬时分,我们来到了这片山、河、原、湖、海交错排列的江南土地,看小桥流水,听地方戏曲,游镜湖湿地,心底里,则细细回味着那一段段已经演绎或正在演绎着的水的历史、水的文化、水的传承......

  禹风篇

  江南水城,禹风高扬

  11月13日上午,细雨飘飘。我们来到位于绍兴城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一行人拾级而上,参观拜谒治水始祖大禹。

  大禹的故事耳熟能详,但为我们不知的是,大禹之后,居然还出了很多治水的历代智者。大禹、范蠡、马臻、汪纲、汤绍恩、俞卿……每一个名字,都值得被这座城市的人记取,都值得被印刻在这方土地上。正是因为他们,因为他们的作为,才留下一座优雅别致的绍兴水城。

  路过越城区的鲁迅故居,周边随处可见当地商户倚立在店铺旁的孔乙己雕像,茴香豆、臭豆腐的香味一阵接一阵地扑鼻而来。正一路走着,迎面碰见一队来自宁波高校的大学生调研队,一群年轻人从鲁迅故居出来后,青春的脸上似乎多了一丝凝重,让人感觉他们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

  说起来,这里除了大禹,勾践,还曾出过东汉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东晋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圣王羲之;兴建鉴湖水系,泽被后世的马臻;脍炙人口的著名诗人贺之章;“马上击狂胡,马下草军书”的爱国诗人陆游;撰著于车尘马足之间的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晚清的革命志士秋瑾、徐锡麟、陶成章、蔡元培;还有周恩来,都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

  夜游沈园听戏,是此行的一大亮点。陆游与唐婉,宝玉自诉,梁祝十八相送……曲曲入人心。一行人虽多半外行,但均感精彩动听,意犹未尽。

  绍兴的崇智尚学之传统自古盛行,因此也培育了浙江绍兴这一戏文的故乡。这些戏文中,隐约可以看到当年绍兴的风俗民情。那委婉清丽、抒情优美的越剧,就是发源于绍兴嵊县的民间卖唱。

  水魂篇

  小桥流水,乌篷欸乃

  小桥流水,乌篷欸乃。走在绍兴,随处可见这样的镜头。公元前11世纪,越王勾践“水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然,去则难从”的这段话,给绍兴人前后数千年的生活定下了基调。

  不论是图腾信仰、文化、产业,还是居家、休闲、娱乐,水,在绍兴人的生活中,留下了太多的影子。             

  11月14日,我们来到有着273年历史的会稽山酒厂,一进厂区,一股暖熏熏的酒意就包围了我们的身心。看着那一口口“大铁锅”,以及数以万计窖藏酒坛,我们在惊讶于会稽山悠久历史的同时似乎也嗅到了从远古时代一路漫过来的浓郁的水文化。

  据悉,直接与绍兴酒相关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国语·越语》。越王勾践自述年少时“出则禽荒,入则酒荒”。这条记载说明,最迟在公元前6世纪末,绍兴人已掌握将粮食酿成酒饮料的方法。而提到绍兴酒,又不得不说到鉴湖。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它为绍兴酒的酿造提供了最优质的水源。

  鉴湖有神奇的净化功能。海侵运动中,海水淹没平原上的植被,水退之后这些植物慢慢炭化,用千万年的岁月在平原上形成一层炭层。造湖之后,被淹在湖底的活性炭,发挥着吸附污染物净化湖水的作用。

  会稽山区丰富的矿物质,通过山体上丰茂的植物根系,渗透入水,36路山水则将新鲜的矿泉水带到鉴湖上,沉淀、净化,成为纯净的湖水,被汲取去酿造黄酒。

  绍兴人说,水是他们的根,水是他们的魂。也正因如此,治水成了绍兴人代代相传的课题和使命。如今的绍兴,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揭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治水画卷。

  短短几年间,绍兴人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努力,将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等人文理念巧妙地融合在实际的科学治水当中,把绍兴打造成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