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耐读说起

  ◎杨东标 

  

  某日,陆君爱国与我相约。他抱来一大卷书法作品,说是新近写的,打算办一个书展,出一本画册。然后打开,一幅一幅地读。读得我眼前一亮。我说,爱国,你的字越写越好了,耐读。 

  作品的耐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章如此,画作如此,书法也如此。好的作品总让人百看不厌,越看越有看头,越读越有意思。你可以从各个角度去品味它,立意、构思、气韵、笔墨、线条等等,品出美感来,这就是耐读。而平淡如水、一览无余的作品不耐读;看了一遍不想再看一遍以及破绽百出、捉襟见肘、败笔皆是的东西更不耐读。 

  耐读扎根于传统,靠真功夫支撑。真功夫里包括学识、学养、笔墨技巧等基本功。基本功愈扎实,技法则愈丰富,创变的能力则愈强,作品就愈耐读。这大概是常识。当今有些搞书法的人,已经没有耐心去练基本功了,坐不住冷板凳,恨不得一夜之间成了书法大师。时兴的“江湖书法家”们,名头吓人,招摇过市,漫天要价,大言不惭,你一不小心便会碰到。他们写的字离耐读两字十万八千里。所以有人感叹,书坛之繁荣,莫过于今天;书坛之浮躁,也莫过于今天。 

  陆爱国是一个纯粹的书法人。他视书法为生命。几十年来,他潜心苦练,孜孜矻矻,千淘万漉,滴墨成池,营造自己的书法家园。他坚持临帖,从未辍止,年青时楷书已经写得相当好,基本功已相当扎实,可贵的是至今仍未松怠。他苦练苦学,常常是通宵达旦,不知疲乏。平日相见,多是一脸倦容,那是熬夜的结果。 

  爱国说,他现在临的是百家帖,从甲骨文、金文、小篆诏版,到汉简、魏碑、唐宋草书、元明诸家及至近代的弘一法师,几乎把历史上的名家临个遍。他原本走的是二王、米芾、王铎的一路,渐渐形成浑厚、圆润、灵动、飘逸的书法面貌,而今,他要吸收更多风格不同的书家,正草隶篆,融于一炉。他说,这对他的笔墨有好处。这次展出与出版的书法,有三成是这些临池的作品,可谓是取历代之灵气,收百家之精华。 

  很长一段时间来,书法界已经不能满足于那些太传统太熟悉的笔墨,书家都在寻求突破,求新求变,亦属情理中事。但如何求新如何求变,每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走得很远走歪了的也不乏有人。陆爱国则有自己的主见。他咬定青山不放松,万变不离其宗。 

  在坚守的同时,他也寻求突破,陆爱国非常在意整幅作品的构思构图、谋篇布局,非常在意审美效果的体现。这是他求新求变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一幅好的耐读的作品总是具有审美价值,总是充满着强烈的辩证效果。书法是最讲辩证法的。刚柔相济,枯湿互变,大小结合,疏密有致,顺逆并用,变化万端,天然浑成,永远是值得书法家们实践并追求的。陆爱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有几幅作品,表现得很好。如其中一幅斗方行草,书的是一首古诗,较好地体现了书法的辩证之美,很让人耐读。 

  书法讲究气韵之美。即讲气势,重韵味。这也是书法创作的一条法则。孙过庭《书谱》里有一段对书法之美的描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又作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列河汉。”读来让人乱花迷眼,美不胜收,各种风格,斗艳争辉。书法艺术竟然可以与自然物象如此对应,如此相贴,真是艺术的造化境界。陆爱国说,这也是他的追求。不管他现在的步子走到哪个路标上,他这样努力着。他的布局独运匠心,大胆破格求险,用笔纵横开张,线条适度夸张,点画恣肆狂放,都具有一种气势、一种韵味。这很难得。这也是一种求新求变,基于扎实基本功上的求新求变。 

  陆爱国的这本集子和书展,还体现了作品的丰富性。有巨幅,有小品;有临帖,有创作;就书体而言,有他擅长的行书,还有正草隶篆,可谓各种书体俱全。人们欣赏起来,不单调,不枯燥,颇有可观性,可谓之五彩缤纷,好戏连台。他的最大一幅作品,写的是李白的一首诗,长达26米,宽5.6米,不能不说是巨幅。我一直以为巨幅不巨幅,其实并不重要,除了宽大的美术馆可以展示这一类作品外,你如何让人欣赏?但是时兴,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不少书法家都这般表现,也不失一种丰富吧。但陆爱国说,其实,巨幅是最见功力的。没有成竹在胸,哪敢捉笔?几个字下来,破绽就露了。我想也是的。 

  陆爱国正当年华,他的书法道路还长,还有很多路要走。只要坚持不懈,继续磨砺,尤其在学养上再下功夫,他的书法园地一定会扬花吐穗,果实丰满,更加绚烂。我致以衷心的祝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