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1月完成交收量逾24万吨 甬商所“电子购销平台”人气高涨 本报讯(记者 崔凌琳 通讯员 陈瑾) 记者日前从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甬商所)获悉,今年前11个月,该所已完成交易额6240.23亿元,同比增长53.69%,实物交收量242934.24吨,同比增长96.35%。互联网、商品、金融的融合,使甬商所交收始终保持活跃,这个创新驱动下的“电子购销平台”聚集了大量人气。 据悉,近年来,受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强势美元影响,大宗商品行业已步入微利甚至负利润时代,而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大宗商品领域,开创了“电子交易+电子仓单+全天候交收+基差交收”智慧贸易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商品+金融”的融合,帮助企业完成转型升级。甬商所坚持“多种交易模式、资金集中清算”的发展模式,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产品属性,推出了现货递延、竞价、招标、发售、供应链交易等五大交易模式。 “传统贸易在贸易伙伴甄别、电话询价、签订合同、开票付款、仓库过户等环节,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降低了货物流转效率,限制了贸易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盈利的增长;而期货市场又因其商品标的的高度标准化,以及实物交割环节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性和集中性,导致流通效率低下;甬商所实现了交易、交收全流程的电子化,不仅提升现货市场的质量和规范性,为现货市场高效运转提供供需面对面、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物流成本、扩大营销范围、规避信用风险、管理价格风险等工具,使传统现货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性上一个台阶。”宁波阴极铜贸易公司负责人陈必柱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而作为期货市场的场外补充市场,甬商所又承接流通功能,有效帮助企业实现了多功能的“供应链电商化”。 据悉,宁波并非阴极铜的重要产地,但是因为有了甬商所,宁波的阴极铜交易规模和市场影响力仅次于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物贸大厦的阴极铜现货市场。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交易所阴极铜交收量达到185310.68吨,同比增长176.5%,甬商所已成为了该品种全国最大的电子交易市场。此外,交易所PVC交收量同比增长逾143%,在与大连商品交易首开期现仓单转换试点的基础上,眼下,甬商所仍在继续创新探索期现市场对接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