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第一眼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屠呦呦昨在瑞典作诺贝尔奖得主演讲

青蒿素: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提出警示:疟疾仍是对世界公共卫生的严重挑战

  □记者 罗湘波

  

  瑞典当地时间7日13点,屠呦呦作为诺贝尔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在卡罗琳医学院发表中文主题演讲,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屠呦呦年事已高,但声音依然洪亮有力。本月10日,屠呦呦还将出席今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讲述: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

  屠呦呦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青蒿素的发现过程。

  1972年8月到10月,屠呦呦和当时的研究团队开展了青蒿乙醚中型提取物的临床研究,经过30类病人,治疗全部显效。同年11月,中型成功分离得到有效抗体药物的结晶,就是后来命名为“青蒿素”的结晶。

  1973年起,为研究青蒿素结构中功能而制备的衍生物,发明了杀剂青蒿素,明确青蒿素关系中的过氧气团是抗疟的活性气团,部分青蒿素的长期衍生物的也有所提高。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有数千例的疟疾患者得到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治疗。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1992年再获得杀青青蒿素的新药证书,杀青青蒿素的药效高于青蒿素十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屠呦呦说,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在治疗疟疾药的过程中,整个研究团队汇集了动物和植物2000多例的实验,这些青蒿素的发现提供了基础。

  演讲中,屠呦呦还透露了当时科研条件的艰辛:“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的科研条件比较差,为供应足够的青蒿有效部位用于临床,我们曾用水缸提取溶剂,由于缺乏设备,又接触大量溶剂,导致一些科研人员的健康受到了影响,为了尽快上临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我和科研团队成员亲自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

  警示:疟疾对世界公共卫生仍是挑战

  演讲会上,屠呦呦对疟疾在世界现状作了介绍,认为疟疾对世界公共卫生依然是个严重挑战。

  据统计,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的33亿人口仍然遭遇疟疾的威胁,其中12亿人生活在高危区域,这些区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于千分之一。

  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疟疾患者约为1.98亿,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58万,其中78%是5岁以下的儿童,90%的疟疾死亡病例发生在重灾区非洲,70%的非洲疟疾患者用青蒿素的复方药物治疗。

  屠呦呦说:“在大湄公河地区,包括老挝、越南、泰国等地区,已经出现对青蒿素抗疟的抗药性,对绝大多数抗疟药产生抗药性,不仅在大湄公河流域有抗药性,在非洲少数地区也出现了抗药性,这些情况都是严重的警示。”

  倡导:中国医药学应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在整个演讲过程中,屠呦呦多次提及感谢研制的整个团队和协作单位同行。在演讲开始第一句话就说:“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这是整个团队的荣誉。”

  在演讲结束前,屠呦呦谈及发现青蒿素的中医药。屠呦呦引用毛泽东的话:“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正是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历程,屠呦呦深深地感到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两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

  演讲最后,屠呦呦用一首中国唐代王之涣的古诗《登鹳雀楼》收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屠呦呦的精彩演讲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