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第一眼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2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28个村庄入选宁波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

421处建筑确定为我市首批历史建筑

  奉化西坞村
  余姚晓云村褚氏宗祠
  慈溪山下村
  鄞州建岙村

  □记者 张颖 通讯员 叶建明

  

  古村落,蕴育着诸多的历史回忆,是城市文明进程的鲜活载体。

  恰逢宁波名城日。在昨天召开的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与遗产保护工作暨名城委第二次(扩大)会议上,28个村庄被命名为宁波市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至此,宁波有市级历史文化名村55个。同时,会议还公布了我市首批历史建筑421处。

  这28个村庄你去过几个?

  古村的韵味需要细细品。此番入选第三批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的28个村庄,均年代久远,基本保留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若逐一走来,你会发现家乡原来这么美。

  它们是余姚的鹿亭乡晓云村,河姆渡镇浪墅桥村;慈溪的龙山镇山下村;奉化的裘村镇马头村、甲岙村,溪口镇葛竹村、石门村,大堰镇谢界山村、柏坑村,西坞街道西坞村;宁海的一市镇箬岙村,桑洲镇麻岙村,深甽镇马岙村;象山的茅洋乡南充村,东陈乡樟岙村;鄞州的塘溪镇雁村、上周村,鄞江镇鲍家墈村、建岙村,东吴镇秦勇村,横溪镇上街村,姜山镇新张俞村、古林镇前虞村;北仑的白峰镇郭巨村,柴桥街道四合村;镇海的澥浦镇十七房村,贵驷街道憩桥村;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殷家湾(包括殷湾村和莫枝村部分区块)。

  此外,根据《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有关规定,421处建筑为首批宁波市历史建筑。

  一年半的时间文化遗产保护下什么?

  2014年7月,市政府组织召开名城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暨名城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时隔一年半,文化遗产的保护已全面融入城市发展的大局中。

  老三区范围内,30项重点文物的消防整改工作被重视;30处古建类文保单位、文保点被测绘;全市如永丰库遗址等47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两划”工作全部顺利完成;象山塔山遗址等8处国保单位的保护规划获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准。

  至2015年12月,完成了对鄞江古城的勘探发掘,出土(出水)自唐以来历代6艘沉船标本,有力地佐证了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

  为努力保持文物古迹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活力,相关部门对海曙月湖等景区、公园内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开辟为私人会所的事实进行了督查整改,坚持可利用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和可持续性。

  未来,为如何更好地保护宁波的文化遗产,落实保护主体责任与监管责任被提上了议程。按照“谁使用,谁保护”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主体有依可循。

  第一年5000万专项资金投入留住了什么?

  2015年,对于宁波来说,是由市名城办牵头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3年专项行动的第一年,也是历史名城保护创新年。

  今年,我市首次完成名城保护地方立法。《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于7月1日正式实施,切实提供了法律保障。

  今年,我市首次普查确定历史建筑。421处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被确认为宁波市历史建筑,被纳入法定保护范畴,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市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中的空白。

  最重要的是,名城保护专项资金首次设立。根据3年专项行动要求,市财政每年会投入5000万元保护资金,重点用于保护规划编制、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及濒危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等。

  2015年的5000万资金已下拨,共补助保护规划编制及历史建筑普查类项目37个,历史建筑保护及濒危传统建筑抢修类72个。

  28个历史文化名村简介

  余姚晓云村:青山、绿水、古庙、古祠堂、古桥、古道、茂林等集合成了这个美丽的山村。

  余姚浪墅桥村:位于远近闻名的河姆渡遗址旁,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姚江畔古村落。

  慈溪山下村:村内有以四大堂为主题的建筑风格群,其中天叙堂规模最大。

  奉化马头村:村庄周围水系纵横,池、潭密布,银水龙盘,凤山虎踞。

  奉化甲岙村:村内村内历史传统建筑群,尚存古建筑有地房、原甲岙乡政府、吕氏宗祠等。

  奉化葛竹村:村内的文保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特征明显、保存较好。

  奉化石门村:老建筑大都为木结构,整体建筑风格类似于浙东民居风格,兼具浙中南民居特色。

  奉化谢界山村:村内四个聚居地分布着12处院落,10处道地。

  奉化柏坑村:村内现存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可算得上市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体。

  奉化西坞村:沿井字河四面铺开,有49条古弄通道,形成了路路相通,弄弄相通的格局。

  宁海箬岙村:濒临三门湾,有独特的山水风光,乡风民俗,历史厚重,古宅、古居、古建筑精致。

  宁海麻岙村:始建于明代,村内有宁波至台州古道贯穿,保留有明清建筑“陈家三台”。

  宁海马岙村:村中历史风貌和街巷格局基本保存完好,有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的俞氏宗祠。

  象山南充村:村内建筑以民清时代为主,明代亦有几处,青砖灰瓦、高门明堂。

  象山樟岙村:依山傍水,村庄建筑以清式古建筑为主,至今保存完好。

  鄞州雁村:村民沿溪建房而居,自东至西长三百余米,形如一列雁行。

  鄞州上周村:村庄呈带状,沿堇水溪坑依山而建,村内多为清代及民国期间的二层木结构。

  鄞州鲍家墈村:建筑风貌以清代合院式格局,村口保留有古树、小桥、宗祠的传统村口风貌。

  鄞州建岙村:古道、旧宅、古桥、宗祠到处传递着农耕文化的基因和信息。

  鄞州勤勇村:村内农居统一建设于20世纪70年代,展现了当年“农业学大寨”时的建筑风貌。

  鄞州上街村:现有古建筑群中有“五岳朝天”的王家寿房、立房、善房、师房、汉房等18房。

  鄞州新张俞村:村庄呈带状,沿河而建,村内多为明朝古建筑及清至民国期间的二层木结构。

  鄞州前虞村:以“龟”状形的水系布局,村落于中间并由四周河港入村成许多河漕。

  北仑郭巨村:环山面海,城内街道呈十字形,卵石道路。

  北仑四合村:有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朱家漕3号虞氏民居、四合村里隘乾房民居。

  镇海十七房村:是全国最大的明清建筑群之一,村落传统街巷空间基本保持完整。

  镇海憩桥村:有清代至民国期间的建筑30余幢,历史建筑较为集中成片。

  东钱湖殷湾村:三面朝湖,一面连山。村内有初建于清朝郑氏宗祠,新老二十四间等古建筑。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