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2月0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杂色山雀的旅行

  ◎张海华

  

  第一次见到杂色山雀这鸟名,是在日本人铃木守的绘本《山居鸟日记》中。这书是我买给女儿航航看的。铃木守一家居住在山中,随时观察身边的各种鸟儿,然后画出它们的一年四季的故事,这样的生活让我羡慕不已。

  后来,喜欢画画的航航开始照着《山居鸟日记》画鸟,其中包括衔细丝准备筑巢的杂色山雀。我把航航充满稚气的画发到微博上,没想到还听到了不少赞扬声。那是2012年6月的事。那时,我以为,杂色山雀与我的交情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它们在日本常见,在中国大陆则主要分布在辽宁的局部地方,此外在广东南岭也有零星留鸟记录。因此,有人称它们是我国大陆分布区域最小的鸟。

  不过,机会来临之快,真是大大出乎意料。

  “组团旅行”声势不小

  仅仅3个多月后的9月15日,就有鸟人(全世界的观鸟、拍鸟爱好者都自称“鸟人”)在舟山嵊泗列岛的小洋山发现了杂色山雀。它成为那年的浙江鸟类新记录之一。鸟人们欣喜地说,今年又出“妖怪”啦,这鸟儿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有人首先按照惯例猜想:它们原来可能是笼养的宠物,属于逃逸鸟。但接下来的观察记录很快粉碎了这种假设。因为,很快,香港、青岛、南通、无锡、上海市区等地都发现了它们的踪影。显然,不可能在这些相差甚远的地方,杂色山雀们会不约而同地大批“越狱”。

  排除了逃逸说,最有可能的就是:它们是迁徙来的。2012年的国庆长假,杂色山雀成了鸟人们观察、拍摄、讨论的大明星。10月4日清晨,通过连接上海浦东与小洋山的长达32公里的东海大桥,我来到这个面积只有一平方公里多的小岛。这个岛以光秃秃的岩石为主,而在其北侧靠海的山坡上有一片树林,还有小水塘,以及两三户人家。对于刚刚飞过茫茫大海的迁徙的鸟儿来说,这无疑是一块令人欣喜的海中绿洲。

  半山坡一小片长着小红果的杂木丛,是杂色山雀经常光顾的地方。上岛的鸟人们就在一旁架好“大炮”守候。杂色山雀三三两两,跳到枝头寻觅果子,有的当场就用爪子按住啄食了,也有的果实被藏到了树洞等隐蔽处,作为将来的食物,这习性跟黄腹山雀一样。

  山坡上,一排民房前的水龙头总是在滴水,它们时常跳到那里去喝水。我老婆在房前晒太阳看书,它们依旧大大方方地跳上仅隔三四米远的水龙头。近距离看这鸟儿,蓝灰、栗红、乳黄、黑白……真觉得“杂色”两字名不虚传,非常漂亮。

  10月6日,复旦大学的一位喜欢观鸟的老师在校园里发现杂色山雀。当时,他发了条微博:“我不得不震惊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2012‘世界末日’?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种群分布地的变化?希望真实的原因不会令人担忧。”

  这话道出了所有鸟人的疑惑。

  看到杂色山雀在中国的东部沿海突然大面积出现,宁波鸟人“黄泥弄”想到了镇海的招宝山。10月7日,他在那里如愿拍到了杂色山雀。

  爆发之谜至今难解

  2012年是杂色山雀的大年?它们究竟是如何爆发与扩散的?

  国内著名观鸟人士、上海的“观星者”猜测,很可能,它们是搭乘货轮,从日本、朝鲜半岛等地,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东部沿海。

  “观星者”说,8月底开始,韩国、日本的观鸟者就发现海岸边有成群的杂色山雀西飞,“相信以杂色山雀的能力,想直接飞越黄海还是很难的,这时候海上唯一能停歇的地方只有货轮,上面可能还会有残留的昆虫和雨水可以提供。几年前在长江口坐船调查的时候,北迁的雀鸟会找船只停歇,而且赶都赶不走。”

  进一步的证据是,2012年杂色山雀在中国的扩散地点有一个共同点,如青岛、上海、宁波和香港等,都是东亚几个大港口。在上海附近,最早的记录是在小洋山和外高桥附近,就是上海两大集装箱港口所在地。

  不过,另一位资深观鸟人士董文晓问道:“为什么非要坐船?没有船的时候难道鸟就不迁徙了?我认为,很可能杂色山雀是从辽东半岛顺海岸南下,这也包括跳岛飞行。很多鸟掌握着循海岸迁徙的能力,哪怕路程更远。”

  不管是坐船旅游还是沿海岸线一路观光旅行,2012年杂色山雀大举南迁的原因确实让人好奇。这些小鸟为什么不惜离开故园,远渡重洋呢?

  杭州一位鸟友推测,或许跟台风有关。8月底,两个大台风,布拉万和天秤(亦作天枰),相继登陆并严重影响朝鲜半岛。据报道,这是近10年来影响韩国的最强台风。台风过后的9月,韩国的杂色山雀的西迁就持续了近一个月,难道是台风对其栖息地造成影响,然后迫使其向外扩散?

  也有人说,可能是因为2012年杂色山雀繁殖特别成功,导致种群爆发,原栖息地提供不了足够的食物,于是有很多鸟只好背井离乡,远走高飞去讨生活;还有人猜,说不定是因为果实歉收,食物匮乏;甚至,有人说,是杂色山雀们在初秋的时候预感到了2012年可能出现超级寒冬,于是趁早溜之大吉……

  不管怎么说,这些可爱的小山雀的旅行目的,绝不是为了欣赏风景,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眨眼间,现在已是2015年的年末。在最近3年间,我只看到少量的有关杂色山雀在我国东部沿海的记录,再也没有出现过2012年秋季那样的爆发式亮相。

  或许,我们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与研究,才会真正对它们的大迁移有所了解,也可能始终无解。

  骄傲的大自然,永远都想保留一份神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