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利成和她英国籍丈夫陪女儿凯瑟琳玩耍。 记者 许天长 摄 |
□记 者 滕 华 实习生 魏丹丹 通讯员 张晶晶 “城市国际化”,这个概念对于不少宁波人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其实,这些年在宁波,小到一家店铺、一户家庭,大到一个社区、一座城市,只要你稍加留意,我们无时不刻都能感受到宁波这座城市的国际化气息和氛围。近日,记者走访了一户涉外家庭和一个国际化示范社区,透过这两个小窗口,听着他们的述说,大家或许会对“城市国际化”多一些感性的认识。 述说 一次美丽邂逅后喜结良缘 述说者:宁波妹子金利成 10年前,我就在北仑开出了当地第一家高档日料店,那时客人主要是以中国台湾、韩国人为多。但近几年,德国、美国、加拿大这些欧美客人已越来越多,高峰时段,我的店里食客云集,各种肤色、语言的都能见到。 4年前,因为一次美丽的邂逅,我和英国的心理咨询师Mark pummell结下良缘,如今漂亮的女儿凯瑟琳都已3岁了。目前全家人居住在鄞州区都市森林社区的万达公寓。结婚、生子,对一个女人的改变是相当巨大的,我从一个刚强干练的老板娘变成了每天接送孩子放学的辣妈。 先生工作在上海,那里有他的心理诊所,每周不工作的时候,他都会回到宁波来陪我们。“双城记”的生活有苦有乐,但每次回家,先生都非常高兴,车辆行驶在马路上,远远地看见联盛广场亮起的璀璨灯光,真有几分美国赌城的味道,他总说:哦,我的拉斯维加斯到了,我的家到了! 我身边不少女朋友都和外国人结了婚,她们的老公有着各自喜欢宁波的理由。有的人评价,宁波比上海生活更舒服,不像一线城市那么拥挤,也没有一线城市那么快的生活节奏,这里小而精,生活安逸、舒适;有的喜欢宁波的创业环境,保税区优惠政策让他们中的不少人赚得了“第一桶金”;还有的则喜欢这里的气候和饮食,各类肉食、海鲜都能享用到。 对我而言,更直观的感受是,现在要买进口的产品,大到汽车,小到孩子的零食、奶粉,可以开车去梅山,一趟全搞定;出国旅行的话,以前很多时候要到上海、杭州搭飞机,现在宁波机场国际航线越来越多,家门口就可出发。 在社区,外婆时常带着女儿下去玩耍,现在凯瑟琳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小明星”了,叫我名字的越来越少,大家都称呼我是“凯瑟琳妈妈”。都市森林社区里的外国家庭大多我都认识,年龄相仿的孩子家庭,也很容易就成为朋友。楼上楼下邻居间都很友善热情,微信群里,经常都有人在邀请“今天来我家吃饭吧”,让我和女儿可以偷一下懒。 我的先生尽管只会简单的中文,但现在他也渐渐爱上在宁波的生活。需要采购生活必需品了,一起到楼下的沃尔玛逛逛,全程英文无障碍;闲暇时,也跟其他无数家庭一样,带着女儿去鄞州公园散步晒太阳。 凯瑟琳3周岁了,我也开始留意起宁波的国际学校来。近三年,宁波已诞生了好几家招收外籍孩子的学校。我私下打听过,人家根本不愁招生啊,可见现在宁波的外国家庭真的不少。但客观地说,学费跟国际接轨得也很快啊,幼儿园一个月要8000元,小学一年12万元,比上海都不低。 社区里的外籍家庭越来越多了 述说者:都市森林社区党总支书记许文君 我们社区是去年宁波选定的两个国际化示范社区试点之一。为什么被选中,当然首要原因是外国人聚居的比例相对较高。 都市森林社区成立于2008年8月,涵盖都市森林、万达公寓、48克拉城市之星三个居民小区,总建筑户数4096户,其中外国家庭有100多户。其中,有约10%是中国人与外国人结合组成的家庭,还有90%是纯外国人家庭。 多功能会所、森林泳池、室外灯光网球场、室内篮球馆、近在咫尺的大超市、国际影院、五星酒店,还有湿地公园、湖泊……不少外国友人都和我们社区工作人员说,像这样的居住环境,和国外大中型城市社区真没什么区别。 随着近几年入住率的提升,社区里可以见到越来越多的外国面孔。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种工作领域,各个年龄层次都有。 目前,我们正通过平时的入户访问,着手建立能反映境外人士基本情况的档案资料。据初期摸底,其中外籍居住人口约100余人,三胞眷属20人、外籍教师60余名、外籍学生150余名。 唱越剧、绘彩蛋、打太极……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我们的社区,有兴趣的外国友人都可以从“红牡丹”社团的志愿者老师那里学到。你别说,在那些在华外国人圈子里,宁波的都市森林社区可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央视《快乐汉语》就曾来社区拍摄节目。 现在,我们正打算印制一本面向境外人士的中英文服务指南、配备一名英语水平较好的专职社工,以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到宁波的生活中。 解读 宁波国际化,以谁为标杆? “城市国际化”的概念始于去年3月27日的一次全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工作会议。尽管在此前已谋划两年多,但在这次动员大会上,宁波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城市国际化”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宁波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正式部署有关工作。 宁波的城市国际化,以谁为标杆?《纲要》分别提出了到2020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其中,第一阶段(2014年—2020年),以上海、深圳等城市为标杆;第二阶段(2021年—2030年),以香港、釜山等城市为标杆。终极目标是,未来十年,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到2030年基本建成亚太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一年多过去了,宁波的城市国际化走得怎么样了?市国际化办给出了这样一份“答卷”: 企业总部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截至今年8月底,新引入入驻企业137家,总入驻企业达945家;进口中心共引进新入驻企业31家。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是全国首个进口销售额破10亿元的试点城市,截至8月底,已有来自全国各地279万名消费者下单购买,宁波海关累计单证放行跨境进口货物659万票,累计交易额15.56亿元人民币。 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客商、专家和学者近5万人参加,共签订合作协议185项。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突破30亿美元,新引进联合利华、摩根大通、宝洁、丰田、路易达孚等世界500强企业项目5个。 成功举办2015欧洲宁波周,在意大利、英国、罗马尼亚等国家举办以投资贸易洽谈、新型产业对接、城市形象推介和教育交流合作等为内容的主题活动3场、专题活动13场。 开展海上丝绸之路航运贸易综合指数研究。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获得400多家从业企业订阅。海上丝路系列指数新增宁波航运经济指数(NSEI)。 “3315计划”大力推进,2家国际人才中介机构落户宁波。 按期开办中英时尚学院,基本达成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办学最终合作协议,基本完成宁波大学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项目申报。 雅思官方考点正式落户宁波。 当选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 …… 在谈到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时,市国际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是我市推进城市国际化的起步阶段,宁波要瞄准上海自贸区,做强国际化开放平台,力争获批设立宁波综合保税区。文化方面,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积极谋划“文化新丝路”。体育方面,组织举办好宁波国际马拉松赛。同时,进一步加强国际化人居环境的建设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