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科娜) 目前,国家发改委网站上关于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的公示已经结束。45个地区被列为我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宁波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公示的45个地区中,浙江省仅宁波一个城市入选。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我省有杭州和丽水入选。 宁波作为长三角东部港口重工业地区的典型代表,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意义突出。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投资403亿元,建成120个重点生态项目,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好转并持续改善。 作为长三角东部港口城市,我市积极推进临港重化集聚区绿色循环发展,大榭等3个开发区列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制定实施“宁波制造2025”计划,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推动工业基础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打造国家贸易物流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中心及“互联网+”应用引领城市,增创发展新优势。 从严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高污染、高风险环境项目,全面提升完成电镀、印染、化工、造纸等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各行业的长效管理机制。 我市还持续推进水污染治理,2015年全市480条河道实现治理。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2%以上,所辖县(市)城市平均污水处理率达86%以上,并实现全市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同时,我市健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执法监管等长效机制,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生态县(市、区)4个,省生态县(市)区创建率达100%,国家级生态乡镇96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120个。倡导社会公众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公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率逐年提高,中心城区居民垃圾分类覆盖率到年底将达到50%。 下一步,我市力争通过5年时间,到2020年,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逐步确立,产业结构与布局不断优化,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加速形成,清洁化生产能力持续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循环发展体系深入构建,生态环境质量更加优美,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加快培育,宜居幸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基本建成。 此外,我市还将重点开展垃圾分类、园区循环化改造、低碳城市、绿色港口、第三方污染治理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力争通过示范引领,积极探索,创新突破,取得有益经验,并进行全面推广。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今年4月25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今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具体是使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