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堂课(二)

  ◎谢志强

  ☆☆☆

  胡小仙无数次想象:一群陌生的维、汉学生,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来接纳她呢?

  上课铃声响起,这位金华援疆教师推开温宿县二中七年级(4)班的教室门,简直像看见晴朗夜空中的繁星一样,学生们的目光都注视着她,含着好奇和纯朴。

  胡小仙走上讲台,微笑着。

  学生们几乎是提起嗓子喊:老师好。

  胡小仙像凝视着大漠辽阔的夜空,那闪烁的繁星降下来那样。目光、声音,一下子消除了她的陌生感。

  接着,她说:同学们,介绍自己时可以这样说,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我的家在哪里。

  一个维吾尔族学生自我介绍之后,犹豫着,还不愿坐下。

  胡小仙说: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没关系,接着说。

  老师,我的家在吐木秀克,我家有很多羊,羊肉很鲜,你愿意到我家做客吗?

  胡小仙第一次在第一堂课上,从一位学生身上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的淳朴善良、热情豪爽。

  下课铃响了,第一堂课在温馨、亲切的气氛中结束了。不过,胡小仙开始自责:她努力去记每一个孩子的名字,竟然一个也没有记住。

  能说出每一颗星星的名字吗?一年半载的相处,那个班,每个孩子的名字和脸庞,已深深地印在她的心中,成了永久的记忆和牵挂。

  她回到浙江,忍不住仰望有星星的夜空———新疆、浙江同一个蓝天,那个班的孩子,每一张笑脸、每一个声音、每一个名字,像繁星一样闪烁,既远且近。

  ☆☆☆

  吴小东告别了温州的学生,在前往阿克苏的途中,她的心已飞向课堂———温州大学拜城实验中学。2014年3月5日正式上课。3月3日晚抵达学校,学校让温州来的18位援疆教师休整一天。那是星期一的傍晚,吴小东把包裹往宿舍一丢,简单梳洗过,施了淡妆。吃过晚饭,她找到了任课的班级。

  晚自修尚未开始,教室里的学生不多。学生看见吴小东,好奇地笑着问:你是温州来的吧?

  吴小东本想说我是你们新来的语文教师,可转念,还是迟些说出好。于是,她也冲着学生友好地笑了,只说:嗯。

  学生的目光跟着她。她环视教室,这就是她即将开始援疆支教生活的地方。

  她看见墙壁上有一颗大大的红心,由42颗小小的红心构成。顿时,一种似曾熟悉的感动涌上心头。

  离开温州那一天,她去跟学生告别。教室里,也有一颗大大的彩心,由44颗不同颜色的小小的心构成。那颗大大的彩心里,有四个字:从心开始。

  仿佛温州、拜城两地的学生相互通过气或有过约定那样,给她一个惊喜。重新开始,从心开始。

  在温州,因为不舍———那颗由44颗小小的心组成的一颗大大的心,是和学生曾有过共同美好记忆的见证,当时,她特意用手机拍了下来。

  在拜城,她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拍下了42颗小小的红心组成的一颗大大的红心。

  没多说什么,也不用再说什么,但是,吴小东已视其为第一堂课了。

  3月5日正式上第一堂课,她把温州、拜城两个教室、两颗心作为幻灯片的底版,展示给学生分享。

  学生们的目光,惊奇、惊喜。

  她结合校园的风景、气氛,深情地做了一次对未来的憧憬:维汉情锁连心桥,声声耳语透温情,万里援疆一心牵,怀揣温拜不了情。

  第一堂课的时间过得特别快,因为从心开始,她和学生们的心里已紧紧地融合一起。

  吴小东还记得另一堂课,教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写的一篇文章。她问学生: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叫什么名字?

  学生不知道,反问她。

  她说:不说。

  随即,她让学生用手机在网络上搜索,并让那个学生把搜索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莫言。

  她对学生们笑,说:其实,老师已经告诉过你们答案了,“不说”即“莫言”。

  42张纯真的脸,发出会心的笑,笑得那么响亮。笑得满课堂都是阳光。阳光灿烂。

  吴小东感到,每一次上课,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

  援疆教师叶放梅走进高一(1)班(温州创新班)的教室,时为2013年9月1日,也是在晚自修时。面对47张好奇而又陌生的青春脸庞,如何开始第一堂课?  

  叶放梅是这个班的班主任。他在温州市永嘉中学有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他有一个习惯,面对新生,第一件事,就是要尽快地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  

  于是,他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把各自的姓名写在纸条上汇集上来。接着,他一边维持晚自修的纪律,一边记诵着学生的姓名。  

  47个名字,虽然才140多个汉字,但是,他要求自己当晚把47个陌生的姓名与47张可爱的脸庞以及相应的座位对应起来,合三为一。  

  我很羡慕陪同采访的浙江省援疆指挥部人才管理与开发组的张华良组长,他所到之处,脱口就能叫出对方的姓名,仿佛他就是朝夕相处的一员。可是,我使劲记,往往记不住,常常很尴尬,包括昔日同学的名字。他们失望地说:你怎么把我忘掉了。彼此之间立刻会出现距离感。  

  年届中年的叶放梅当晚就做到了,费了两节晚自修的时间。第二天上课,他已能够自然、亲切地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一位教师,把学生放在心里,首先是姓名。因为有一颗爱学生们的心,他记忆的潜能随之增量。  

  叶放梅就是在这样融合的气氛中开始了他新学期的教学。第一天起,他还起了一个头———又是一个习惯:带领47位学生晨跑。操场上,跑三圈,1200米。然后做动作:男生做20个俯卧撑,女生做35个起蹲。  

  新疆时间早晨8:20,黎明之前,借着朦胧的路灯,“温州创新班”的47位学生,齐刷刷地晨跑,边跑边背———背诵英语单词或成语,替代口令。然后,迎来第一缕曙光。  

  天寒地冻,其他年级已停止晨练,叶放梅仍和47位学生坚持晨跑。直到他两年援疆支教期结束,每一天都不间断地晨跑。  

  他说:班主任要陪伴学生一起成长,强教先健体,百练跑为先,习惯成自然,拥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锻炼习惯,一定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这样,“温州创新班”形成了良好的班级风气———学风、作风、习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