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热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1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信QQ联系便捷,家访还需要吗?

海曙出台规定:传统的上门家访不可缺,还要强化师生家长大多支持 也提了些建议

  老师上门家访场景。图片由市十五中学提供

  □记者 徐叶 通讯员 池瑞辉 朱尹莹

  

  通信日渐便利,微信、QQ等网络交流十分常见,教师上门家访的形式过时了吗?海曙区教育局近日出台规定:“上门家访”的传统不能丢,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并对“上门家访”提出了全面规范的要求。

  昨天,围绕“上门家访”展开的讨论会在宁波市第十五中学举行,教师、家长、学生对这种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各有看法。

  海曙教育局

  教师全员参与 严明家访纪律

  海曙区教育局近日发文:便捷的联系并不能换来距离的拉近,“上门家访”是家校共同教育孩子不可或缺、难以替代的桥梁,是一种有温度的沟通形式。

  同时,文件还对“上门家访”的主要做法进行了详细规定。比如要求近1900名在职教师全员参与,不光是班主任,任课教师等也要多运用这种方式。设置的“底线”是:学校每学期家访学生数要不低于学生数的六分之一,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每三年必须完成对学生的一次普访。对特殊情况,如单亲、家庭困难、表现异常或者突发变故学生家庭等,则要酌情增加家访次数。

  此外,文件还严明“上门家访”纪律,要求教师严格做到“六个不得”,如不得接受家长馈赠钱物,不得接受家长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得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得以家访为名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得参与家长组织的任何娱乐消费活动,不得以此为名进行有偿家教。还强调要特别注意学生及家庭隐私。

  海曙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家访工作将纳入班主任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范畴,希望借此传达教育理念、得到全面反馈,全面了解孩子情况,找到更适合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教育。“上门家访”不能淡化,但其他家校联系渠道也要优势互补。

  教师讲述

  “上门家访”温暖过不少学生 

 

  5次家访,每次3个小时以上,其中一次是20多页的“笔谈”。王庆虎是十五中学102班的班主任,他说,正是了解到被访学生聋哑父亲的真实想法,让他有机会触碰到学生心中“最隐秘的一角”。

  学生小珂从进校门起就给王庆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军训才第三天,他又逃学了。同班同学说,这是小珂小学以来就有的坏习惯。王庆虎不信,约了上门家访,试图寻找原因。

  “第一次上门,就发现家庭特殊,父母都是聋哑人,小珂由爷爷奶奶抚养。奶奶告知,小珂在小学阶段和老师发生不愉快,才会有厌学情绪。第二次家访,恰好碰到他的小学同学,又知曾受同学欺负,就更讨厌上学。”王庆虎说,回去后他就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商量对策,但小珂依旧表现如故。

  第三次家访,王庆虎见到了小珂的爸爸。这次沟通,全程使用文字和手势。让王庆虎感到惊讶的是,小珂爸爸写的第一句话并不是“儿子受欺负了”,而是“我非常后悔把儿子交给妈妈养!!!”句末是三个感叹号。

  原来小珂奶奶溺爱孩子,又不信任小珂爸爸,根本不让爸爸插手小珂的教育。王庆虎这才知道,家庭角色的混乱,家长职责的缺失,才是小珂逃学的深层原因。到了第四次家访,王庆虎便将帮助重点转移到了教育理念的沟通。如今,小珂的状态已逐渐稳定。

  “孩子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看,然后粗暴去教育。应该多去观察环境,去寻找更深层的原因。”初三(3)班班主任钟琳琳也有类似的看法,在她印象深刻的案例中,不少孩子的问题源自家庭,需要父母一起配合去缓解。而这些观察和认识,只有“上门家访”这种形式有可能得到,微信、QQ、电话等形式是替代不了的。

  微博名人王颖是宁波华天小学的一名教师,她非常重视上门家访,而且觉得这种形式并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被信任的快乐。对于个别家长拒访的情况,王颖认为沟通要有技巧,教师要有高度的保密意识。

  “特殊家庭有自己的难处,有自尊和拒绝帮助的权利。教师要特别保守秘密,保护孩子敏感的心灵。”她说,很多时候孩子不信任老师,才会将这种情绪传达给家长。要让家长明白,家访并不是告状,而是更好地交流,家长看到了家访沟通效果和给孩子带来的益处,那么上门家访自然就容易多了。

  不过,她也认为,“上门家访”的效果并不一定立竿见影,不能指望进行一次家访学生就有很大改进。家访的效果,有可能是长期的、隐性的,每一名教师都要理性对待。

  家长看法

  姚阿姨:

  小汪是十五中学的学生,家住高桥,家庭条件不好,一家五口就依靠爷爷奶奶的农保过活。我是小汪的邻居,经常会去看看这孩子。爷爷奶奶已是七八十岁的人了,大字不识几个,每天只能到公交车站等孩子回来,也只知道每天孩子把作业本写满了。

  我来参加讨论会的时候,老人托付我,一定要好好感谢老师,因为老师对孩子很照顾,学习生活上都是。特别是家那么远还多次上门家访,在没有特困证明的情况下,帮小汪争取到了特困生的补助。

  小汪是个内向的孩子,成绩一般但是品行很好。如果老师不上门,她恐怕也不会说自己家里的情况,年迈的老人也不知道怎么找老师。有些家庭的情况,不是亲眼看到真的不会知道。我觉得老师能上门家访,还解决了难题,真的会给这样的家庭带去很温暖的感觉。

  

  小张妈妈:

  我觉得老师上门做面对面的家访很有必要。老师上门,能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习惯都了解得多一些,可以给孩子一种正向的鼓励。比如我家孩子爱读书,得到老师的认可之后,就会主动阅读更长的时间。

  家长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心太软,对孩子要求不够严格,有时候只能求助老师“下狠心”。比如孩子喜欢玩电脑、玩手机,趁家长不注意会偷玩一下。跟老师沟通了之后,老师孩子以及家长达成“协议”,中考结束前电脑使用权交由老师“保管”,让孩子静心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

  

  小徐爸爸:

  我家孩子还在念小学。在新形势下,我感觉上门家访需要注意切入点,否则会给家庭给老师徒增烦恼和压力。

  我觉得现在不少家长会有畏难情绪,感觉老师来了,是不是还得给他们准备个礼物什么的;如果自己与老师沟通不好,会不会关系到孩子在学校的事。

  现在社会已是越来越多元化了,如果提倡传统的上门家访,会不会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如果要面对面交流,是不是可以定期举行校园日活动,让孩子、家长和老师都见面沟通,根据实际需求再家访或者开家长会。

  现在的家庭,很关注隐私。我认为老师关注与介入需要适度。而且对老师而言,这种提倡是不是也强化了老师个人的付出,会不会让老师不堪重负?

  我不否定上门家访这种传统的沟通形式,但也要让家长对家访的意义有所了解,否则就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学生反馈

  对“上门家访”,学生们又有什么看法?记者找了宁波市第十五中学的初中学生进行了采访。

  

  小胡:我个人并不排斥老师家访,我觉得家访能让我安心学习一阵子,因为我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好。家访会让我学习更加认真,我的父母也很欢迎。

  小李:对于老师家访,我是欢迎的,我的父母也很欢迎老师到访。初一时,我就特别要求老师来我们家家访,我觉得这是很光荣的事。家访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更有利于老师的教学。

  小孙:我对家访是赞同的,在学校,师生关系有时不甚亲密,没有像想象中的朋友那般,而家访是一种贴近的交流,更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合作得更融洽。

  小肖:我不太喜欢家访,因为老师来家访,会带给我较大的心理压力,觉得属于我的私人空间减少了。其次,老师平时工作非常忙,在课余进行家访,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

  小徐:我觉得家访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就我个人而言并不那么喜欢家访,但是老师的家访实际上对自己是有利的,同时也可以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