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陈淑芳昨晚在现场领奖。 |
 |
屠呦呦未到现场,组委会播放了她领诺奖的视频画面。 记者 滕华 摄 |
本报讯(记者 滕华) 寒潮来袭,但昨夜的杭州剧院内却暖意融融。在这里,“最美浙江人”2015年度浙江骄傲人物评选活动揭晓了最后的谜底。来自宁波的两位“女儿”屠呦呦和陈淑芳双双获选“浙江骄傲”,与其他人物和群体一起共同诠释“最美浙江”的精神。 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最美浙江人”2015年度浙江骄傲人物一一走上舞台,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现场不断迸发出许多感动的瞬间。台下,观众一次次鼓掌,一次次流泪,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 除了屠呦呦、陈淑芳外,当选2015年度“浙江骄傲”的其他几位人物和群体是:急公好义,参与国际国内多次救援任务的浙江省公羊会公益救援促进会;中国制造,实现了我国在固态硬盘控制芯片技术重大突破的骆建军;义无反顾,在台风夜全心帮助转移灾民,自己妻儿却不幸遇难的温州平阳县顺吴社区石柱村村委会主任毛信勃;医者仁心,专门为日军细菌战受害者提供免费医疗救治的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细菌战受害者医疗队;英雄壮歌,因交通安全畅通工作任务繁忙,多次主动放弃轮休机会,劳累过度因病去世的温州交警潘超俊;为拯救素不相识的中国小女孩,发动身边数百名印度人献血、捐款,在绍兴柯桥安家的新浙江人印度商人尼拉杰·帕瓦尼(这也是第一位获得“浙江骄傲”的外国人);人道力量,到西非展开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大接力的援非抗击埃博拉医疗团队;大国工匠,在巴西圣保罗世界技能大赛中摘得汽车喷漆项目金牌,实现中国队该项大赛金牌零的突破,今年刚22岁的“蓝领世界冠军”杨金龙;自强不息,双臂高位截肢却巧用口足,习书画篆刻,获国际国内大奖50多次,作品义卖所得980余万元全部捐献当地慈善事业的陈伟强;众志成城,突发山体滑坡,27户房屋被埋,3000余人的救援力量迅速向里东集结大救援,比原来预计救援时间少了38小时的丽水里东大救援群体。 据了解,“浙江骄傲”人物评选活动始于2005年,今年已是第十一届。今年的“浙江骄傲”评选人物除了要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典型性,突显“感动故事”、“新闻事件”、“年度人物”和“影响力”等要素外,还要充分诠释“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颁奖现场 一个致敬人物,一个年度人物 □记者 滕华 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痢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生命的浙江宁波籍药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度“浙江骄傲”致敬人物奖。 宁波市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陈淑芳,是浙江省内屈指可数的女兽医,在乡村兽医岗位上默默奉献近30年。昨天,她捧得了2015“浙江骄傲”年度人物奖。 组委会对陈淑芳这位“畜牧天使”给出的颁奖词充满了诗意———扛着药箱的你,只顾风雨兼程,跃马横枪在突发疫情第一线;步履匆匆的你,跨越酷暑寒冬,为乡亲们的畜禽家园解忧相助;黄发垂髫,鸡犬相闻,那是晋人的桃花源;科技创新全心全意,服务三农不离不弃;你质朴地微笑着,辛勤勾勒新时代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卷。 “我赚一年,你要赚10年。现在我们养猪,一年三四十万、五六十万总是有的”,在组委会为获奖者拍摄的纪录片中,有养殖户为着感激陈师傅,把自己的业绩展示出来。陈淑芳淡定地笑笑,欣慰地说:“我心里很开心,看他们日子过得好,说明我的工作有价值。” 穿着红色的西服,站在颁奖台上的陈淑芳显得特别精神。 “我们都知道您在海岛待了28年,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调到宁波市区。在那样的海岛农村,除了猪圈就是鸡窝,您不觉得辛苦吗?”主持人问。陈淑芳摇摇头,“我常拿养殖户做参照,他们工作环境更辛苦。我的技术,能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了,一点也不觉得苦。” “难道您就不觉得畜牧场里很臭吗?”主持人的“挑衅”被陈淑芳智慧地见招拆招,她笑着说,“那是以前了,现在我们的养殖场环境可好了,绿树成荫,碧水微波,白鹅成双。欢迎大家到我们象山来,到我们新农村来看看!”这番话,惹得主持人连连点赞,打趣陈淑芳不仅是养殖户口中的陈师傅,更是“陈诗人”,“我能深切感受到您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人物故事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疟疾的防治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的研究课题。就在国内外都一筹莫展的情况下,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任务。她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的单、验方入手,走访了当时中医研究院内老中医专家,从2000余种草药中挑选出一个640种草药为主的抗疟方药集,进行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然而,这一次研究最终以失败告终。 不久,屠呦呦到海南岛疟区实验室工作半年之久。1971年,回到北京,她组织力量成立课题组,投入了新的攻关研究。这次,她又系统查阅有关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吸取药物合理提取方法的线索,并改进了提取方法。 在对青蒿提取物进一步分离后,屠呦呦发现了其中的有效成分:青蒿素。此后,她又进行了深入的药理、毒理研究,为确保用药安全她还亲自试服。后又全国各地的大力协助下,进一步扩大临床验证,至1978年,共治疗2099例,全部获得临床痊愈,使青蒿素真正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抗疟新药。 屠呦呦土生土长,没出国甚至不太会讲英语,不仅没有院士光环,研究成果也不曾在一些重磅的国际医学期刊上发表。2011年9月,屠呦呦在美国获得拉斯克奖,这一奖项被誉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该奖项的颁奖词写道:“屠呦呦的这一发现,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和苦恼,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 2015年10月,屠呦呦众望所归,斩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但她却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屠呦呦表示,“很荣幸,这两条路我都走了。”记者 王思勤 陈淑芳:在乡村兽医岗位上默默奉献近30年 出生在象山,生长在农村,读的是农校,满怀对“三农”特殊的感情,陈淑芳在兽医岗位上已勤勤恳恳工作了近30年。 1987年从金华农校毕业后,陈淑芳先后在象山县良种畜牧场、饲料厂、东陈乡政府和丹西街道畜牧兽医站等一线工作,在畜牧兽医岗位上坚守,放弃了一次又一次可以“摆脱”猪粪、鸭屎的机会。人们很难理解,她为什么对这份工作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烈情感”?但陈淑芳说:“如果你知道我经历过什么,面对的是什么,你也许就会理解我的选择。” 泗州头镇肖胡村的一个养猪场栏舍上,五个大字引人瞩目:“陈师傅好人”。这个陈师傅就是陈淑芳。15年前,陈淑芳出诊时遇到一个妇女趴着大哭,原来,是她家几百只鸡在几天里死光,让她家雪上加霜。回家睡不着的陈淑芳,随后掏出一万元买了10头优质母猪送过去,并每星期过去指导她。正是这个举动,挽救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这两天,陈淑芳受邀参加“浙江骄傲”颁奖晚会的消息传到了象山,曾得到过她帮助的养殖户们都兴奋不已,有一些养殖户还想组队前往杭州,为“陈师傅”现场助力加油,共同分享她的喜悦。 记者采访到了象山晓塘乡的养猪户胡大姐,她认识陈师傅有20多年了,“这些年,她一直为了我们养殖户忙碌,有好几次可以调回宁波工作的机会,但都选择留了下来。她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每一个养殖户,只要谁家养殖场里有情况,不管早晚,只要一个电话,她总会去帮忙。有一次她生病发烧,还赶着去帮养殖户家的猪打针,忙了大半天都没来得及吃饭。平时,有什么防疫预警,她总会一早给养殖户打电话,提醒大家注意准备……她做的好事太多太多了,有些养殖户说起她,都会感动得流眼泪!” “她家在宁波,但她很少回去,多是丈夫过来看她。她还资助了好几个困难家庭的孩子,把孩子接到她在象山的住所里。平时工作那么忙,她还很细心地照顾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对他们比对自己的亲女儿还要好……”吴大姐告诉记者,她家也受到了陈师傅很多照顾,想要报恩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只能不停地说谢谢……记者 王思勤 链接 我市已有13人(群体)获选“浙江骄傲” 在之前的10届“浙江骄傲”人物评选活动中,我市先后有11人(群体)获选。他们分别是:情系残疾人的好干部王延勤、救助罗南英的2300名宁波市民、助学贵州的1万名宁波市民、背着同学去上学的陈吉、在东北设立奖学金的王国军、捐肝救人的林萍、“造桥女孩”严意娜、“助学红娘”龚学明、“老师妈妈”葛明霞、照顾亡友家人的方亚儿以及伸出双手托救女孩的“最美快递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