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滕华 今年元旦,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开启,在我国已施行了36年之久的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结。“二孩”来了,相关的社会资源、政策配套该如何跟上?这一话题,在今年浙江省两会上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家里再多一个小孩儿,对城市双职工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当其冲便是0~3岁小孩的托管问题。省政协委员、宁波市总工会副主席严萍作为职工的“娘家人”,在今年两会上打算好好说说规范婴幼儿托管行业这件事儿。 “当前,城市职工家庭3岁前小孩的养护主要分3种途径: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看护;聘请专业或非专业保姆看护;送进各类婴幼儿托管机构。”严萍委员说,就第三种方式而言,根据去年市总工会的调研,目前宁波有从事婴幼儿托管业务的机构100余家,分享着近亿元的市场份额。并且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宁波新生儿的数量将不断增长,这方面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比较骨感。调研发现,目前宁波婴幼儿托管机构总体数量仍然偏少,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且全部为民办,在运行管理上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缺乏一定的政策引导、审核监管,准入门槛也偏低。“实际干的是婴幼儿托管,挂的牌子却五花八门,什么教育咨询、培训中心都有;说是非营利机构,一看价目表,一个课程下来几千上万元的不在少数。” 严萍委员说,婴幼儿托管行业基本处于自发、无序状态,虚假宣传、收费不合理、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十分突出。同时,整个行业缺乏有效的行业标准和业务指导,一蜂窝开办的商业化经营机构,很容易产生市场趋利行为,从而背离婴幼儿教育的科学性,无法很好地承担起婴幼儿托管教育的责任。 “就在我们的近邻上海,它们已经在2年前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是值得我们效仿的榜样。”据严萍委员介绍,上海把婴幼儿早教纳入公共卫生和教育服务体系,由政府主导,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分工负责,与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建设相衔接。并出台了政策详细规定早教机构的房屋、设备、师资条件。从设立早教指导站开始做起,逐步成立19个公办早教中心,既承担了所在辖区早教指导、服务和宣传工作,也有全职老师开班,模式和民办早教一样,但是收费平民、师资雄厚。 为此,严萍委员建议,政府先行出台规范性文件,尽快将0~3周岁婴幼儿的教育托管纳入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纳入公共卫生和教育服务体系。同时,加快试点推出公共的婴幼儿托管服务。“上海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建议由教育、卫生等部门分工负责,提出配套举措,各个街道、社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建立1到2个婴幼儿托管指导中心站,试点推出公共的婴幼儿托管服务,引导我市婴幼儿托管行业的良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