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都市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1月2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把百亩山地变成四季花果山

宁海老夫妻七年开发“幸福农场”

  徐云娥在查看枇杷幼果受冻情况。记者 鲁威 摄

  □记者 鲁威 通讯员 陈云松 周如歆

  

  昨天一早,在有“白枇杷之乡”之称的宁海一市镇后坪山果蔬种植场,徐云娥和往常一样,5点就起了床,去照看她的百亩果园。

  此前寒潮来袭,徐云娥家的枇杷损失严重,幼果几乎全部冻死。不过徐云娥并不气馁,她说:“我和老伴还是要将这里打造成一个花果山。”

  前天,记者来到徐云娥的农场时,徐云娥正在和丈夫一起修剪被寒潮冻坏的果树树枝。徐云娥和老伴都已60岁出头。“7年前,我们刚承包这片山地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们要走的路太难了!”

  当时,100多亩地里除了600多棵枇杷树,杂草丛生,还有不少岩石凹凸不平。徐云娥和丈夫一起一锄头一锄头地将农场挖出了模样。7年过去了,单一的枇杷果园如今已成为“百果园”。

  “前几天寒潮来的时候,气温降到了零下6℃左右,枇杷刚结的果基本都没用了。如今寒潮已过,我们更忙了,为的是尽最大限度挽回损失。”徐云娥带着记者来到了枇杷园。一市镇是有名的白枇杷种植之乡,全镇农户种植枇杷面积在12000亩以上。连日来的强寒潮和冰冻,让“宁海白”枇杷遭受重创。前两天一大早,她就和老伴就开始忙着修剪被冻坏的枇杷树枝条,并在枇杷树下铺设树枝防止根部冻坏。

  “一市镇的枇杷现在越来越有名气了,每年四五月份总会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但一市镇的旅游还没有完全开发,过了这个季节,游客就少很多。”徐云娥告诉记者,“其实这里一年四季都是游玩的好地方,附近有古道,而且还要造海洋湿地公园。”确实,现在一进农场,记者就见到,曲径通山顶,两侧种有不同种类的果树。站在山顶,眺望南方就是三门湾;而向另一面望去,天湛蓝湛蓝的,朵朵白云点缀其间,碧绿的山头望不到边。

  对于未来,徐云娥已有打算,她说:“现在新路造好了,我们这里到宁海城区只要20分钟不到的时间。接下来,我们还要把自己的‘花果山’打造成开放性的农场,让一年四季都成为收获的季节,满山都能闻到香气,以吸引更多游客,让大家随时都可以来吃新鲜水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