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妍捷 八年时间,我看了许多动画电影,也喜欢过不少动画人物,写过一些关于动画的影评,却依然对《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念念不忘。 2008年,第一部《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就打破了当时内地动画电影市场的票房纪录。我惊讶于好莱坞电影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传递与对中国功夫的表达,竟然可以如此美妙却不失有趣;将中国的人文风俗与美国青少年的成长内核进行商业化的融合,竟然如此成功。虽然《功夫熊猫》系列在中国大陆地区最火热的时候引发各种争议甚至是抵制,可梦工厂制作的炫酷流畅的画面,生动的动物形象,密集的笑料,精彩的剧情,还是俘获了一大批中国影迷的心。 我问我自己,对于这部系列动画电影,我到底喜欢它什么?答案是:不只是制作精良的画面,搞笑的动画形象,好玩的功夫,还有影片本身所体现的正能量。 的确,作为一个成年人,看《功夫熊猫》系列,我总能感受到自己热血沸腾。从小,我酷爱看武侠,总幻想长大以后做个侠女驰骋江湖,仗剑天涯。后来,我觉得做一个侠士,肩上扛着的是重任,是天下苍生,是学会承担。这一点一滴,我都能在这部电影里找到许多共鸣。 距离《功夫熊猫2》结束已经过去三年。这三年,我们在长大,熊猫阿宝也在长大———它不仅是鸭子父亲面馆里的伙计,也是神龙大侠。他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他的同伴信任他,他的村民信任他,他的师父和乌龟大师也信任他。他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更不能对不起“神龙大侠”这个名号。在《功夫熊猫3》里,阿宝已经有了以捍卫武林天下安全为己任的意识,只是,这样的意识是不强烈的。因而,他是幸福的,他时刻准备践行大侠的使命,却还有一颗吃货的心。当然,这样的幸福也源于他的普通。他是太过平凡的一只熊猫,肥胖,笨拙,他巧合地被乌龟大师选中成为神龙大侠,担起拯救村子的使命,但一切正义似乎命中注定。前两部除了交代阿宝成为大侠的历程,也为阿宝的身世埋下伏笔。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这是西方哲学的三个终极命题,也是前两部阿宝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一次,电影以此为母题,为阿宝彻底解开身世之谜,与失散多年的父亲相逢,从而也开启了阿宝从寻根到寻找自我的探寻与升华之路。 电影的主题是严肃的,所以,我不觉得整部电影像之前两部那么好笑;相反,却带着长大后要有所承担的无奈与忧愁,以及认识自己、勇于牺牲的无悔。电影表面上让主角在插科打诨、吵吵闹闹的欢笑声中学会气功,甚至召唤出神龙;深层次来说,是阿宝从一个大侠修炼成一代宗师的坎坷心路历程。他谦卑善良,胜而不骄,败而不馁,但这一些还是远远不够。他不仅仅要做好一个单独的个体,还要带领一整个团队。他要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优点是什么,他学会发掘自己身上特有的潜质,更要善于发掘他人身上的特点。电影里,阿宝要打败的是天煞这个死对头,但实际上,阿宝真正要做的是收获所有人对他的支持和忠诚。一如有人踏上领导岗位,他的魅力不在于职位上的威望,而在于自身的修养与素质,在于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怎样做好,在于能够唤起整个团队所有人的凝聚力。 动画片真的是个玄妙的东西,它不仅仅适合孩子们,就像《功夫熊猫3》,也教会了我们成年人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