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2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二五”变化就在身边

  梁斌在参加志愿活动。
  毛华娣在整理客栈床单。

  民警梁斌:

  我们的助学团资助了万余名孩子

  □记者 张寅

  

  梁斌,40岁,市公安局海曙分局行政执法保障大队一名民警。他讲述了他的助学路:

  我是一个普通民警,促使我走上助学之路的,是七年前流传于网上的一组照片:在甘肃兰州会宁县杨崖乡的邢坪小学,雪后初霁,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躲在白色的草垛中,翻着破烂不堪的课本,黑黑的小手上还捏着半个土豆……这一幕,让我这个为人父的心情特别沉重。同一片蓝天下,自己的孩子与他们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如果把照片中的孩子换成自己的宝贝,我会是一幅怎样的心情?!

  我暗暗做了一个决定,搜集一些童装和学习用品,通过邮局寄给了照片中孩子所在的甘肃会宁杨崖集乡邢坪小学。令我没想到的是,两个星期后,孩子们给“梁叔叔”寄来了一封信,看着孩子们稚嫩却充满真情的文字,我被感动了。

  当时,我就在想,一个人做点好事,那是应该的,如果通过一件事,可以打开一个人的心灵窗户。我觉得,更多的人应该参与进来。

  我的助学路启程后,我以多种形式助学。寄赠实物,包括书籍、学习用品、体育用品和衣物。一些山区的孩子家庭特别贫困,就跟他们结对。一个人能力不足,我就发动亲友、同事们一起来结对,我发现大家在做这些事时,都是发自内心的愿意。

  这些年,我们一次次去甘肃、广西等贫困山区助学。助学团里有医护人员、教师、警察、城管队员等各界爱心人士,还有心理咨询师。每一次来回几千公里,走访了10几个乡、跑20几所小学,真的收获颇多。

  一次次助学行动,传播着温暖的爱心,每一个宁波参与助学的人都感受到了自己被需要。

  我们给助学行动取了名叫“梁叔叔帮你上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梁叔叔帮你上学助学团中。到现在,我们的助学团成员已达千人,资助了万余个孩子。

  每一个助学的人都不求回报,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期望,这些孩子长大后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社会。

    新闻链接  

  文 明

  

  宁波是全国六个之一、全省唯一的“四连冠”全国文明城市。这是一座社会文明和谐的“爱心之城”。这些年来,大家崇尚向善向上,这种力量凝聚成了宁波独特的城市文明精神,这种精神又体现了宁波这座城市的爱心积淀。1月21日晚,宁波女儿屠呦呦当选2015年度“浙江骄傲致敬人物”,陈淑芳当选2015年度“浙江骄傲人物”。前10届我市先后有11人(群体)当选。

  89岁老人赵德利:

  冰天雪地餐依然很准时

  □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毛一波

  

  赵德利老先生今年89岁了,是海曙白云街道白云庄社区居民。他向我们讲述了这些年他所切身感受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我以前是农村里的,没有固定工作,退休后就领着农保。我住进白云庄社区后,一人独居在家,是第一批享受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居民,居委会和附近居民都挺照顾我。

  白云庄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很丰富,有物质上的服务,也有精神上的照顾,前几年,我行动还方便的时候,就经常到楼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去,和社区其他老年人一起聊天,参与中心组织的各类适合老年人的娱乐休闲活动,每天都过得很高兴。

  还有一件事必须得提,就是我们社区的志愿者特别好,每天凌晨四点多就到了养老中心,为老年人熬煮“五豆浆”,每天喝上一大碗,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午餐、晚餐,是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配送到居家养老中心的,老人可以直接在那里用餐。

  这两年,我腿脚实在是不方便了,居家养老中心的配餐就由工作人员直接送到了家里,我家住在4楼,他们每天上下两趟,也挺辛苦;前些天寒潮来袭,冰天雪地的,送餐的工作人员都很准时,其中还有一天,社区的志愿者们特地包了饺子,热腾腾的一大碗送到我家,肉馅的、素菜馅的,吃完以后心里感觉特别温暖。

  当然,这些年,我最想感谢的是李爱花,她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配给我的居家养老服务员。每天早上6点多,她就到了我家,帮我倒痰盂,烧热水,烧早饭,打扫卫生,下午4点半再来一趟,帮我洗澡擦身、洗衣服,还帮我剪指甲……前几年,我有一次生病住院,她还特地跑到医院来看望,真的特别感动。

    新闻链接  

  养 老

  

  五年来,政府坚持新增财政的2/3用于民生领域,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投入累积3138亿元,年均增长17.2%。

  此外,“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增各类民政供给服务设施,对养老服务设施实施倾斜投入,截至2015年6月,我市已累计建成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431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744个。

  溪口岩头村毛华娣:

  住在这就像是在小城市一样

  □记者 鲁威 通讯员 纪红深

  

  岩头村,是奉化溪口镇的一个行政村,也是溪口的重要景点,至今还留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老商铺和传统民居。

  “现在出行乘公交,环境越来越好了,办手续不用出镇……小城市建设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和实惠”。岩头村村民毛华娣对于溪口的变化历历在目。毛华娣和丈夫都是溪口岩头村的农民,在当地生活了50多年。

  “以前村里的路都是碎石路,路上随处可见鸡粪、牛粪,村里难见一个垃圾桶。”毛华娣回忆道,“这几年村里的环境大大改善,村道碎石路变成水泥路,老房子修缮一新,尤其是溪里又可以看到消失了几十年的石斑鱼。这都是溪口成为卫星城后带来的发展。”

  “而且溪口与宁波、奉化的距离真是越来越近了。”说起交通,毛华娣和老伴深有体会,“女儿在宁波城区安了家,现在去宁波乘坐旅游专线班车半小时就可以到达。”毛华娣笑着说,溪口还配备区域出租车和多个停车场建设,游客到溪口来游玩也非常方便。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不少村里人回溪口办起了农家乐、民宿。2014年,毛华娣和老伴买下了隔壁邻居家的三层小洋房,经过装修,开起了农家客栈。每逢周末,客栈十多间客房都会住满。

  “2012年前岩头村里只有两三家农家乐,现在已经有8家左右的农家乐,还不包括客栈、名宿。旺季的时候一天接待上千人。”毛华娣举了一个例子。“游客多了,到溪口养老的人多了,当然我们生意人也就跟着回来分一杯羹。”

  “孩子们都希望我们去宁波居住,但我们更喜欢住在这里。这里生活节奏更适宜我们,生态环境也更舒适,和住在小城市一样。”毛华娣脸上充满了幸福感。

    新闻链接  

  美丽宁波

  

  宁波城乡面貌加快改善。预计2015年宁波城市化率达70.8%,五年提高5.8个百分点。

  东部新城、南部新城初步建成,东钱湖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月湖景区成功创建5A旅游景区。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一核两翼、两带三湾”现代都市框架基本确立。卫星城、中心镇节点作用得到加强,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杭甬客专、绕城高速、象山港大桥等建成投用,“一绕五射”铁路网、“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城乡能源、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网络也进一步健全。

    本报摄影记者龚国荣

    记录本身就是一种保护

  □记者 陈晓旻  

  本报摄影记者龚国荣拍摄了文保题材的照片不下万张。在他的眼里,历史的遗迹不仅仅是城市记忆和文化印迹,它还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共生共荣,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2000年,龚国荣有机会航拍姚江母亲河,从空中俯瞰姚江的雄姿,他被震撼了,由此与大运河结下不解之缘。

  2005年,大运河在青林湾的古渡口被文保人士发现,他很快赶到现场并进行了报道。此后,姚江防洪工程在建设中特意避开此处,古渡口原汁原味地被保护了下来。2011年5月23日,连日的干旱少雨令姚江水位大幅降低,千年古渡竟然露出了全貌。他第一时间用相机对其进行了记录。青林古渡是目前10来个姚江古渡中保存最完整、最具研究和开发价值的古渡口。此后的江边休闲道也因此绕过此处。

  说起这个古渡口,龚国荣充满感情。他说,他仿佛看见多年前,爷爷每天挑着满担的海鲜经过这个渡口到江北做小生意。

  2013年,大运河联合申遗已经进入重要的历史阶段。当年12月31日上午10点12分,宁波“鄞通顺210”顺利通过姚江船闸,这是杭甬运河全线开通以来,姚江船闸通过的第一艘船舶,龚国荣又赶到现场用镜头记下了这一个历史时刻。

  为了拍摄它山堰泄洪的照片,他等了好几年。去年的夏天,雨水特别集中。得知它山堰水流湍急后,他赶忙动身,用三脚架做拐杖,冒着被冲走的危险拍下了能够充分显示它山堰水利功能的照片。没想到几个月后,它山堰就获得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称号,他的照片第一时间被媒体和水利部门引用。

  今年6月龚国荣就要退休了,但是他说还会继续拍下去,守护着我们共同的历史与骄傲。

    新闻链接  

  世界遗产城市

  

  去年6月22日,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位列大运河27个申遗城市之一的宁波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去年10月13日,它山堰获得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证书。这意味着宁波成为拥有两个世界遗产的城市。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