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波舟山港。记者 龚国荣 摄 |
 |
地铁1号线开通。记者 龚国荣 摄 |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 五年来,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宁波的改变与进阶: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8.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47852元和26469元,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抛开这些经济数字,“十二五”期间最贴近民心的变化当属六个关键词:百姓获得感、政府透明度、社会文明度、城市活力度、美丽宁波建设、出行畅通保障。 这五年,民生福祉全面改善。我市坚持新增财政的2/3用于民生领域,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全国领先,大病医保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教育公共水平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这五年,城市品牌形象持续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三年连续荣获全国慈善工作七星级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宁波还享有了世界遗产城市的美名,并被授予“东亚文化之都”。 这五年,宁波底蕴深厚,更充满活力。“一核两翼、两带三湾”的现代都市框架基本确立,一批事关宁波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厚积薄发之下,宁波城乡面貌加快改善,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对这座城市的人们来说,诸多日新月异的变化已完全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十二五”,改变就在我们身边。 桥吊司机郑志南: 我吊起了2015年第2000万只集装箱 □记者 房伟 “想起那天短短不足40秒的起吊,现在心里都还非常激动。”郑志南是宁波港吉码头经营有限公司的一名桥吊司机,2015年12月24日下午15时20分许,他将宁波舟山港2015年第2000万只集装箱稳稳吊起并装上了“拉文纳”轮。 这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标箱!宁波舟山港也继上海港、深圳港、新加坡港和香港港之后,成为全球“超2000万俱乐部”的第5个成员。 郑志南说,他从没想到起吊第2000万只集装箱的光荣任务会落在自己肩上,当接到提前通知时,还有点不太相信。 其实,郑志南这么说是有点谦虚了。他从2005年进入宁波舟山港工作也近10年,2008年、2014年两次被授予宁波市技术能手称号,且近年在多次技术比武上屡获第一———2014年宁波港与上海港的技术交流赛上,他获得一等奖,2015年在浙江省桥吊比武上荣获第一名———他完全配得上这次任务。 “24号那天是在42米高的桥吊上操作的,天下着蒙蒙小雨,虽然这样的动作在日常工作中已重复过成千上万次,但当天心情还是有起伏,很难平静。”郑志南告诉记者,那个历史时刻永生难忘。 “拉文纳轮并不算太大,所以没用49米高的桥吊,另外为了好看,没用‘门框式’的垂直水平吊法,而是在空中划了一条斜抛物线。” 郑志南说,这5年来,码头的桥吊从原来不到20座到现在的23座、从原来的39米到现在的49米,桥吊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这是因为停靠的1.9万标箱以上的大型船、特大型船越来越多,光是2015年就停靠了100多艘,超过了2014年的3倍以上。 这背后也正是宁波舟山港口的集装箱吐吞量的稳步上升,从2011年的1451万标箱到2015年的2063万标箱,东方大港步履正疾。 新闻链接 大 港 2012年9月4日,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王海峰采用双40英尺吊具作业工艺,以每小时235.6自然箱的成绩再次刷新集装箱桥吊单机效率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 2012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44亿吨,成为全球港口年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并保持至今。 2014年,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45万标箱,首次超过釜山港,跃居全球第五大集装箱港口。 2015年9月29日,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宁波环球航运广场举行,标志着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迈入了实质性发展新阶段。 2015年10月23日起,由宁波航运交易所编制的海上丝路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在波罗的海交易所官方网站正式发布。 社区工作人员汪君: 城西到城东上下班更轻松 □记者 张颖 早晨7时30分,轨交一号线一期芦港站。汪君在潮涌的人群中,等待着最近一班列车的到来。一年多来,她早已习惯从城西搭乘轨交前往城东上班。如其他很多宁波市民一般,宁波轨交的运营便利着她的出行路,也间接令她调整生活节奏。 汪君,家住海曙区望春街道水岸花园,工作单位却在位于东部新城的新城社区。每天起码有一小时,耗在单趟的上下班路上。2011年起,以“电动车为主、公交为辅”的上班方式令她觉得辛苦。直到2014年5月30日,轨交一号线一期的运营,让她感觉到“轻松”。这份轻松,延续至今。 “回想以前,折腾得累。电动车一开就是一个多小时,常遇爆胎和没电的困境。冬寒夏炎时,我就坐公交,没有直达车,只能选择换乘。”她记得,出门是512路转17路,回家则是3路转512路。高峰时段,单趟路程就需要一个半小时,遇上堵车就要两小时。这令她上班前的时间变得特别紧,人也较为疲惫。 如今,一切截然不同。“从芦港站到盛莫路站,差不多半小时。当然,与最初的公交或电动车相比,乘坐轨交的交通支出有所提高,可时间成本的节省与便利的提升,让她觉得依旧值得。 “因为距离远,单趟的车费大概是5元。不过依靠市民卡与工会卡都能打折,去年8月计次月票推出,70元钱一张能坐50次,相当划算的。” “月票的推出就是一种进步。”尽管,搭乘轨交的人越来越多,车厢开始拥挤。尽管,轨交一号线一起开始大小交路混合运行,列车行车间隔时间从五六分钟变成11分钟左右,令汪君需要重新踩列车时间点。但她觉得,轨交越发融入城市交通格局,这条地下交通动脉已深化地影响了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包括她自己。 新闻链接 畅 通、 轨道交通在逐步激活宁波城的四面通达。2014年5月30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正式开通载客试运营;2015年9月26日,贯穿城市南北的2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同日,铁路宁波站北广场启用,与轨交二号线真正实现“零换乘”。由此,轨道交通“十”字骨架初步形成,进入网络化运营。 作为公共交通畅通率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二位的宁波,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为未来公共交通带来的城市生活蓝图奠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