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2016年宁波市两会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2月22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共自行车热门网点遇高峰还车难

建议:社会力量参与破解“潮汐”难题

  □记者 罗湘波

  

  从2013年宁波公共自行车和市民见面以来,累计租车量超过6400万次。然而,随着市民需求不断上升,在一些“热门”网点,早晚高峰车辆租车还车难成了行业管理中的普遍顽疾。

  昨天,宁波市政协委员刘慧杰走出政协委员小组讨论会场后告诉本报记者,公共自行车是一项公共事业,建议学校、社区、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破解公共自行车借还的“潮汐”难题,提高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

  现象:“租还”两难是普遍现象

  公共自行车短途出行,成为委员刘慧杰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正是日常中的观察调研,让刘慧杰发现一些热门网点“租还”两难是普遍现象。

  “像租车量很大的东门口服务点,早高峰7时到10时期间,晚高峰17时到20时期间,租不到车是常有的事情。我了解过,早晚高峰的租还量次占该网点全天的一半左右。”刘慧杰说。

  据了解,宁波公共自行车潮汐现象主要呈现四个特点:明显的时间性、辐射流向性、区域单向性以及区块性。潮汐现象集中表现在周一至周五期间,且早晚高峰的租车量约占全天租车总量的一半。居民区早高峰租车、晚高峰还车现象较为突出,商贸办公区则反之。

  探因:出行规律导致需求集中爆发

  刘慧杰说,潮汐现象是公共自行车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而究其原因,各地也是大同小异。  

  事实上,市民高度一致的出行规律导致租还车需求集中性爆发。以通勤为主的出行需求在早晚高峰两个时段内集中性爆发,在居民区和商业办公区网点形成了潮汐现象。

  刘慧杰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部门了解到,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大致可分为商业办公型、居民区型和复合型。商业办公型网点早高峰车辆净流入,晚高峰车辆净流出,居民区型网点则与其相反。

  虽然公共自行车管理部门已经在探索、实行一些解决办法,但公共资源有限,并且早晚高峰道路资源紧张,调运车调运效率受阻,导致潮汐现象难以彻底解决。

  据统计,海曙区224个网点中,有176个存在不同程度的潮汐现象,但受到人员管理、公共场地的限制,能够设立下架点并推行有人值守服务的网点仅8个,剩余网点的潜在租车量难以被开发。

  建议:社会力量参与“租还”管理

  刘慧杰说,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公共自行车网点布局,增加车辆、管理人员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多方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自行车的管理,如简单的上架、下架等操作,提高车辆使用率。

  为此,他建议,接下来政府在开拓新网点的同时,要挖掘现有热门网点的潜力,在全市呼吁社区、企业、志愿者就近就便参与高峰期租还服务,形成社会力量参与公共自行车管理的共建共享机制,让更多人选择这种低碳的方式代替短距离内私家车出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