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代表们积极发言。记者 龚国荣 摄 |
□记者 房伟 “非常振奋,非常鼓舞,对宁波未来发展满怀信心。” “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纲要站位高远、路径清晰、求真务实,谋篇布局令人鼓舞,宏伟目标催人奋进。” …… 昨日下午,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专题审议会,市政府和市人大主要领导、市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等悉数出席。而来自各代表团的13名人大代表在会上直抒胸臆、不吝点赞,并围绕产业转型、城市规划、生态发展、社会养老等多个领域提出意见和建议,问题准、对策实。 整体规划应注重统筹协调 “纲要草案对‘十三五’时期全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进行了全面描述,并明确提出了各县(市)区的功能定位,但并未指出各县(市)区如何在产业发展上实现错位互补、相互促进。”市人大代表张伟标直陈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张伟标说,建议成立市级层面的产业统筹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产业规划、政策制订、重大项目引进等相关重大事宜,同时建立市县、南北县区合作机制,加强联动。 “举例来说,目前杭州湾、宁海等多个区域都在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全市也有多个区域在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张伟标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统筹协调产业分工布局,促进各县(市)区产业错位发展、有序竞争,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建议在‘十三五’发展中,要更加凸显‘大宁波’意识,更加注重发展格局构建、发展空间拓展、功能布局优化和资源统筹整合等。”市人大代表杜中权说,比如,市经信委在做“十三五”宁波市汽车产业链发展规划,就将宁波所有汽车相关企业纳入整个产业链。 “对照宁波的产业大格局,奉化将大力推进气动元件、汽车零部件等特色支柱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争将奉化的优势产业和新兴发展纳入宁波大产业链发展,努力实现发展同城。”杜中权说。 市人大代表黄晓帆在发言中也提到了“大宁波”的概念,“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宁波中心城市,必然要加快打造宁波都市区副中心。” “余慈地区人口、用地、GDP规模都接近宁波全市的30%,又是对接上海都市区、杭州都市区的前沿阵地”,黄晓帆说,“无论从区位交通、产业基础还是发展环境、经济实力等方面都具有先发优势,随着杭州湾新区发展崛起,中意宁波生态园的建立,打造宁波都市区副中心的时机和条件都已具备。” 全盘推进各项重大项目 在专题审议会上,多名代表还不约而同地提到要在“十三五”期间切实推进重大项目,尤其是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并加强全市统筹安排和各县(市)区的衔接。 “杭甬高速复线(小曹娥-庵东段)应尽早启动建设,否则在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将成高速断头路。”市人大代表黄晓帆说。 “目前,胜陆公路对慈溪而言是最重要的,它是沈海高速和杭甬高速之间的交通快速连接线,也是连接余姚、慈溪与杭州湾新区的重要快速通道。”市人大代表徐建宏建议,将慈溪胜陆公路、G228国道庵东至梨洲段改造工程等项目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并确保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投用,同时杭甬高速复线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余慈中心连接线等项目要加快启动建设。 “正在谋划中的宁波第二高速外环,建议该线路北沿城市边界、南绕至宁海和象山,构建宁波市域最大范围的绕城高速,实现同城效益最大化。”市人大代表张伟标则建议“十三五”期间应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的都市区综合交通网络,并加快谋划推进宁波到台州的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同时加快打通宁波至天台和新昌的快速通道。 “围绕同城加速,我建议将奉化建设宁波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宁波南站)列入重大项目前期谋划日程。”市人大代表杜中权说,积极推动甬金铁路、轨道交通、机场路高架南延、阳光海湾至明州大道连接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才能真正扩大宁波都市圈空间范围,不断增强区域集聚辐射能力。 市人大代表李红蓥则表示,“十三五”规划明确未来五年铁路网建设框架中,“象山是唯一一个未列入建设计划的县(市)区,为此建议将宁波至象山城际铁路、象山港二桥及接线工程建设列入市规划,并加快谋划启动。” 重视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据了解,我市自198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等特点。 “近五年老年人口年均增幅约5%,是户籍总人口年均增速的约10倍。预计到‘十三五’末期(2020年),我市户籍老年人口将突破160万,超过户籍总人口的1/4,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市人大代表郑建飞说,据调查,95%的老年人希望以居家的方式实现养老,国外发达国家的机构养老服务也只覆盖5%左右的老年人,“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应该进一步推进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快速健康发展,并切实把养老服务提高到教育、卫生同等重要的地位。” 对此,郑建飞建议,首先是发展思路要转变,我市应从重机构养老转向重居家养老,保障好95%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必须从相互分割转向三位一体,公办养老机构应当走向民营化,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并通过购买服务等措施积极引导其走向社区,形成立足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其次,在财政资金安排上,应补齐“短板”,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养老服务的财政资金投入。“同时,要转变资金投入方向,把95%的居家养老人群作为投入重点,保障好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郑建飞说,目前,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投入极不平衡,“十二五”期间,全市在机构养老方面的投入资金为35.15亿元,而居家养老投入仅为8630万元(市六区)。 郑建飞建议,政府还应优先保障好贫困、高龄、空巢、失能失智失独等困难老人的养老问题,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补贴,或者由政府财政来兜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