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都市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10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医生开出电子转诊单 一个个患者找到了专家

双向转诊实施两个多月,及时发现多个危重病例

  □记者 童程红 通讯员 朱尹莹

  

  上社区医院看牙痛,却被医生“赶”到了大医院,最终被确诊为心绞痛,手术植入了3个支架。在海曙区西门街道,70岁的肖阿姨回想起最近的一次就医经历,既后怕又庆幸:“要不是社区医生细心,要不是双向转诊这么便利,我这病恐怕就危险了。”

  肖阿姨所说的双向转诊是指宁波市双向转诊信息化平台。该平台于去年12月中旬正式上线试运行。目前,市李惠利医院、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和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等4家市属医联体牵头单位,西门、南门等市三区21家医联体签约单位,均已接入该平台。在过去两个多月里,该平台已完成227人次的转诊服务,并发现多个危重病例。

  在社区和大医院间建起绿色通道

  昨天上午,关于市双向转诊平台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会在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会上,中心主任林平向大家介绍了该平台的运作方式及优势:“这是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体系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于社区居民来说,有社区医生牵线,上大医院看病,方便多了。”

  市双向转诊平台的操作很简单。以上转功能为例,患者在社区首诊后,由社区医生评估,是否有必要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针对有需要的患者,社区医生会开具电子转诊单,帮助患者选好相应的转诊医院、就诊专家、就诊日期和具体号源,同时填写患者的手机号码、疾病情况和社区就诊经过,随后点击“递交申请”,这一转诊信息就会转到具体专家处,同时患者会收到一条转诊挂号成功的实时信息。到了约好的日子,患者带上医保卡,到上级医院自助挂号机或挂号窗口处取号,之后就可以到专家处就诊了。“社区居民在大医院的‘待遇’很好,候诊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林平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上级医院会预留一部分号源给社区,如果预留的号被挂完,上级医院还会额外加号或放号给社区,而预约时间也被延长到一个月。一个月的超长预约挂号这主要是针对择期手术的患者,一般的患者可以挂到几天内的号,病情紧急的患者可以挂到当天的号,社区医生会直接联系相关医院和专家,陈述病情,特事特办。

  上大医院看病不费时间不费劲

  肖阿姨也出现在汇报会现场。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细数了市双向转诊平台的好:“这次看病、手术,可说是一路绿灯。我主要就是牙痛,想着上社区配点止痛药就行了。要是自己摸上大医院,肯定是挂口腔科,根本不会想到是心脏出了毛病,就算是心脏的问题,也分不清要挂内科还是外科。但有了社区医生帮忙,这些事他都帮我安排好了,我只要到了点,人过去就行了,看病也不折腾了。”

  当时,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朱正一经仔细问诊,认为肖阿姨有心绞痛的风险,他一边劝说肖阿姨去大医院查一查,一边给她的家属打电话反复解释病情,又帮着预约了市二院心血管内科专家蔡小婕的号。

  接诊后,蔡医生初步认同朱医生的判断,牙痛可能是不典型心绞痛的表现,后续检查则证实了这一判断,肖阿姨的心血管大面积堵塞,随时可能因为心肌梗塞等心血管急症而危及生命。当天她就被收治入院,第二天接受了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后,两名医生一起来病床查房。肖阿姨及家属对两级医院的两位医生连连道谢。

  下转功能将是未来建设的重点

  市双向转诊平台的上转功能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它的下转功能则是未来建设的重点环节。

  汇报会上,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林平介绍,下转的对象主要是慢病患者、肿瘤术后患者以及一些无须住院的重症患者:“都说大医院里一床难求,其实,社区医院的床位也很紧张,消化不了太多患者,这是我们面临的困境。”

  然而,社区也在努力探索解决之道。比如,开辟家庭病床,社区医生与患者签约,变身家庭医生,定期上门随访,提供治疗和护理指导等。

  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未来,市双向转诊平台也将接入更多的上下级医院,为更大范围内的患者提供双向转诊服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