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读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甬企人工智能应用脚步越来越近

  □记者 罗湘波 通讯员 王虎羽

  

  谷歌人工智能系统“阿尔法围棋”两胜李世石,这是人类AI(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昨天,记者从一些企业和科技机构了解到,宁波的居家养老、智能装备、环境监测等领域已经开始或即将应用人工智能。

  居家养老用人工智能更“聪明”

  “这场围棋大战我也关注了,人工智能也是我们工场今后重要模块之一。”摩米智慧大健康产业负责人沈哲民说。

  摩米创新工场,集传统科研机构、专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功能于一体,是国内第一个完全面向产业化并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新型创新平台。最近,沈哲民忙着准备一款即将投入市场的产品———人工智能居家养老。他向记者描述了一个应用场景:

  老人在家,想睡觉了躺在床上,通过传感器可以完成脉搏、心率测定;第二天睡醒了,可以通过数据,看前一天晚上睡得好不好舒不舒服,如果反复动可能是睡眠不好;想起床又不方便,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帮助起床和翻身;外面突然下雨了,窗帘和窗户可以感应自动关闭或打开。而这些老人的生活、身体数据可以被采集起来,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出老人近期的衣食住行要注意什么,并将这些信息推送到子女和老人的手机上。

  沈哲民说,这套聪明的系统除了居家养老应用外,还可以用于养老院,参与老人健康管理。

  机器会自我判断修正次品

  在工业制造领域中,人工智能已经得到应用。

  摩米创新工场智能装备平台的罗颖博士说,装上“眼睛”和“大脑”后,机器可以通过自我判断、自我感知,像个老师傅一样修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次不足。而自动化设备则是提供一套程序,机器只需要按照程序走。

  “眼睛”,是一套图像识别系统。目前一些数控机上,机器通过数字程序进行规定的路程操作,但因外界或材料影响还是会出现“错误”,加入人工智能“眼睛”的视觉后,机器就可以看到“错误”,并通过记忆比对再反馈。反馈的数据,会通过人工智能中枢神经系统,进入机器“大脑”中,“大脑”再发出正确指令引导完成调整。

  人工智能同样适合应用在大量繁杂工作,由人工智能机器代替。像亚马逊这样一家应用仓储人工智能,就是通过“眼睛”的识别,将一大堆物件根据判断进行排序整理。

  “宁波一些重工业企业,已经在使用人工智能,但并不普遍。”罗颖说,在人力成本上涨、人工红利逐渐消失后,未来将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进入装备平台。

  趋势:从“智能”升级为“智慧”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人工智能,在专家眼里还处于初级阶段。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人工智能,将从‘智能’升级为‘智慧’。”

  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是由宁波市政府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甘中学团队共同筹建,致力于机器人名牌系列产品、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集成技术、下一代互联网通讯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智慧机器人系列是该研究院重点打造的产品,旨在通过计算、通信、控制的高度融合,进入人机对话的新模式,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迈入人机交互的新阶段。

  “智能制造,是当下的热点,但其关键点还是在人工智能。”该负责人说,目前该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包括计算、感知和认知能力,尚不够系统全面。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提升,即从“智能”升级为“智慧”,需要在趋势判断、规律挖掘、决策制定三方面实现关键突破,做到感知提升、预测跃升、控制强化和决策优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