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1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像蛳螺 闲话介多

  ◎赵淑萍

  

  螺蛳,宁波人称“蛳螺”。这不奇怪,宁波话中,有些词就是倒着说的。比如把客人叫作“人客”,“热闹”说成“闹热”,“着火”说成“火着”。

  唐代中药学家,四明人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提到“蛳螺”:“蜗篱,一名蛳螺,小于田螺,上有棱,生溪水中。寒,汁主明目,下水。亦呼为螺。”当然,蛳螺不仅仅生长在溪坑中,河塘湖泊,四处皆有。后不少药书也记载了蛳螺的医药功效,它可以消肿明目,醒酒解热。 

  蛳螺价廉味美。小时候,花几角钱,就能买回一大堆蛳螺,好歹也是一道荤菜。农村在没有用上自来水之前,人们爱护河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河,十之八九是清的。夏天,小伙伴游泳,也顺带摸蛳螺、河蚌。在水中浸泡的时间长了,难免要挨骂,但是,端着一脸盆蛳螺进去,大人也就不言语了。这蛳螺吃前必须在清水中养上一天,滴几滴香油,以便把污秽排出来。那尖尖的“屁股”,须用老虎钳或锋锐的剪刀割掉。于是,蛳螺又叫作“割蛳螺”。有老话“三十年夜下饭多,独差一碗割蛳螺”。

  儿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蛳螺在水里养上一段时间后,有些就吸附在脸盆壁上,并沿着盆壁慢慢向上爬,速度极慢,肉眼几乎看不出。于是,又有了“沿蛳螺”之说。“人像沿蛳螺一样,都挨在墙边晒太阳”,这话多形象!还有老话“蜒蚰蛳螺上宁波,只要日脚多”,比喻世上无难事,只要有毅力。蜒蚰是一种爬行很慢的软体动物,和螺蛳有得一比。上宁波,意为从乡下上城,路途遥远;日脚,日子,指爬行的时间。与此相似的还有“蛳螺沿过太白山”(此太白山在宁波境内,系鄞州、北仑两区界山)。

  蛳螺的体积很小,只有拇指那么大。于是,看到那些话多的小孩,大人们就笑骂“人像蛳螺,闲话介多”。蛳螺壳很硬,在锅里爆炒,响声刺耳。如果人多嘴杂,就被说成“炒蛳螺”。 

  还有通用谚语“螺蛳壳里做道场”,指的是在狭窄简陋的地方做成复杂的场面和事情。这里有一个传说。当初,抗金名将岳飞因“莫须有”罪名死于风波亭。他的尸体被狱卒连夜偷偷运出,在一个螺蛳壳堆场里埋了起来,并把这个秘密告诉了自己的儿子。20年后,岳飞沉冤昭雪,宋孝宗命人找岳飞遗骨。狱卒的儿子见布告后,贴一纸云:“欲觅忠臣骨,螺蛳壳里寻。”后来果真在螺蛳壳堆场里找到了遗骨,于是择黄道吉日在螺蛳壳堆场上做了一堂水陆道场。百姓闻之,纷纷趋往,把小小的螺蛳壳堆场挤得水泄不通。

  蛳螺美味,有多种做法,可以爆炒,也可以烧汤。蒜香蛳螺、酱爆蛳螺、香辣蛳螺、蛳螺炒韭菜……皆是大众化的美食。宁波人吃惯了河鲜、海鲜,有一句“三日不吃鲜,蛳螺带壳咽”。绍兴一带,人们把“割螺蛳”说成“笃螺蛳”,于是,有“笃螺蛳过酒,强盗不肯走”的说法。作家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里如此写道:“吃螺蛳,谓可以明目。用五香煮熟螺蛳,分给孩子,一人半碗,由他们自己用竹签挑着吃……”当然,那是小孩子还不掌握吃蛳螺的技巧,蛳螺,要“嘬”才能极尽鲜美之味。

  河流被污染后,蛳螺就少见了。偶尔看见,也是心怀顾虑,不敢吃。心中甚是怀念儿时的美味。记得有一次,《东南商报》贴出一张“甬城摸螺蛳地图”,专门介绍摸蛳螺的好地方,如鄞州东钱湖、鄞江镇、奉化溪口等。看来,怀旧的人不在少数。

  想起三十多年前,夏日,大人们收工回来。暑气已渐渐退去,在屋外摆好桌子碗筷,就着夕阳的那抹残红,沐着晚风,“蛳螺嘬嘬,酒杯摸摸”,岁月静好,十足惬意。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