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少军的代表性雕塑:《人与蛙》 |
本报讯(记者 陈晓旻 顾嘉懿) 昨天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态———王少军艺术展”在春风和煦的东钱湖启新高尔夫球场开启。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著名艺术评论家殷双喜担任策展人,共展出中央美院教授王少军的雕塑作品60件,水彩作品近百件,按照创作年代和风格类型,分为“事儿”和“角儿”两大板块。 “事儿”板块精选了王少军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写实形态雕塑作品,包括冰心、郭沫若等中外历史文化名人的塑像。艺术家以此方式沉思民族及个人的历史际遇、思想变化。与此相呼应展出的架上绘画是王少军在2011-2014年援疆期间对新疆风土人情进行写生的水彩作品。穿插其中的“言说摘录”部分则包含他关于写实绘画、具象雕塑、艺术与现实等方面的随笔,作为其艺术思考与创作过程的语言呈现。 “角儿”在此有两层含义,王少军说,“一是概指我近年来创作的带有高度个人化和辨识性的光头青衫男子,这个‘角儿’,像演员一样能够不断扮演各种角色,是芸芸众生人间百态的写照”;二是试图传达他的一种艺术观,“每每面对外部世界的要求,总是能够本能地超然静观,游离其间,好似身心分离。”如果说“事儿”是一种在乎的心态,那么“角儿”则是一种超然的状态。 殷双喜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艺术展的主题之所以定为“态”,是因为表现的是今天中国人的状态和心态,以及我们该以怎样的状态心态去面对人生。如雕塑作品《仰望星空》是王少军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无名氏”仰面朝天,双瞳上挑,真实而朴素如身边你我,但举止之间又多了几分回味而引人深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多么需要有仰望星空的自由和思考!作品《人和蛙》则代表了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 此次展览不同于以往的特殊之处是场地的选择。王少军坦言:“自己的作品能够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间展出,而不是在博物馆、美术馆这样常规的封闭式空间,既是巨大的挑战,又非常令人向往,毕竟,自己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面对着心灵的风景和自然的田园而做。” 展览由宁波美术馆、宁波文化促进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联合主办,也预示着宁波与中央美术学院深度合作的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