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耀 “在江东区百丈街道彩虹大厦南侧,有一条背街小巷,叫廨院巷,著名的七塔寺距此仅一箭之遥。” 廨院巷东起彩虹南路,西至大步街,全长约200米。廨院,意为官署,旧时指官吏办公地方。时间追溯到北宋太宗雍熙年间(984-987),今廨院巷设有鄞县“尉厅”,即鄞县地方军事办公机关。元代甬上第一学士———袁桷(1266-1327),在其《新建鄞县尉厅记》中就有“尉以巡督为职,自宋雍熙间置尉,治于彼,盖重其地以镇遏”的记载。“巡督”,即巡视督察,可见“尉厅”在当年还兼顾地方治安。这一时间,比王安石1047年入鄞任县令至少还要早六十年。“尉厅”后毁于战火,《新建鄞县尉厅记》说“廨毁于兵,逾五十年”,指的就是廨院毁于南宋末年元军南下的战火,五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修复。到了元至治三年(1323)以后,“尉厅”始得以重建,也才有了袁桷这篇《新建鄞县尉厅记》的诞生。 旧时,这里附近河道纵横,七塔寺前就曾是河道。据载,廨院巷,旧名廨院桥下,巷近补陀寺前河,有廨院桥,因而得名。补陀寺,即七塔寺,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初名东津禅院。明初,信国公汤和为抗御倭寇,实行坚壁清野政策,迁海岛居民入内地,普陀山宝陀寺观音像也被迁入寺内供奉,故寺名又改称“补陀寺”,流经寺前的那条河得名“补陀寺前河”。1934年因城镇建设的需要,此地进行填河建路,不久,廨院桥消失了。 如今的廨院巷虽名为巷,实为紧靠百丈路的一条商业街,路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息。两旁高楼林立,店铺成排,有水果饮食、五金杂货、数码图文诸类行业。北面是彩虹大厦、彩虹服饰广场等建筑,南面为华严社区,市井气息浓郁,其热闹繁华程度与百丈路周边相比也毫不逊色。 廨院巷中段有一条南北向的华严巷,这里是香港商界大亨、“宁波帮”杰出代表陈廷骅先生的出生地。陈廷骅(1923—2012),祖籍鄞州云龙镇前徐村,1923年出生在华严巷一个小布店账房之家。少年陈廷骅曾就读于附近的四眼碶小学,因家境贫寒,他在小学毕业后就到上海四马路萃盛绸庄做学徒。几年后,陈廷骅自立门户,凭借在学徒生涯中积累的经验和资本,先后在上海、宁波开设了三爿绸布店,其中一爿就在当时宁波最繁华的闹市区———东门口。1949年陈廷骅赴香港另图发展,从棉纺业做起,越做越大,业务横跨地产开发、投资、建筑及航运等几大领域,最后被冠以“棉纱大王”、“地产大王”等称号,成为香港亿万富豪。令人钦佩的是,虽然陈廷骅事业有成富甲一方,却一向为人低调,生活节俭,不事奢华,连平日下饭的小菜,也多是油爆虾、葱烤鲫鱼、冬笋雪里蕻、油豆腐之类的宁波家乡菜。但这并不说明他生性吝啬,恰恰相反,他经常慷慨捐资回馈社会回馈家乡,宁波的四眼碶小学、四眼碶中学、宁波妇儿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等等,以及鄞州云龙镇的一些学校,都得到过陈廷骅的捐助。 时至今日,陈廷骅出生地的老房子早已无迹可寻,但他长期默默捐助慈善的懿德茂行已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