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22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处世三约

  洛风

  

  所谓处世之道,即待人接物、应付世情、与世人相处交往的态度和方法。处世之道自古以来便是哲学中的显学,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都探索这一问题,乐此不疲。譬如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老子视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处世“三宝”;尼采认为“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历史小说《大清相国》中的陈廷敬则崇奉“等、忍、稳、狠、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世之道,不同的处世之道描绘出不同的人生轨迹。 

  我虽未到而立之年,但踏入职场也有数载,多少对处世之道有些感触。我不敢说应当如何处世,因为经历尚浅,但谈谈不应当如何处世,大概多少还是有发言权的。在我看来,处世有三约,需要时刻自省反思。 

  一是处优而不骄傲。每个人都各有长处,但不应以自己长处凌人。高中时所在班级是文科班,只有五位男生,号称“五朵金花”,备受女生关照。但后来有一朵“金花”被孤立了。这朵“金花”成绩虽不错,但算不上名列前茅,可他表现出来的,却是其成绩遥遥领先的优越感。每次上课老师一出题,他立马报答案,有时候对了,越发骄傲,立马与周边同学分享解法,大多数时候错了,却并不愧疚,反而窃窃私语,不对啊,明明应该是……完全不顾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感受,一副我是天才我不会错的模样。这朵“金花”以牺牲全班同学的互相尊敬为代价,向我们证明了“处优而不骄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有为但不逐利。但凡胸怀大志者,大多渴望有所作为,而后功名利禄纷至沓来。他们本不是奔着功名而有所作为,功名只是其作为的一种附带收益。“鄙夫患得失,较计于其初,高天与深渊,悬绝徒嗟吁”。但也有那么一些人,能力一般却不甘平凡,碌碌无为却渴求功名。曾在一单位实习,看到有一部门领导,所有工作都交给下属,而自己经常不在岗,偶尔工作出错,需要下属或上层领导弥补过错,但一有荣誉申报和外出培训交流机会,却一定会留给自己,导致部门人心涣散,民主评议分数垫底。这位领导一方面无为,另一方面又逐利,把他人功劳加于自身,图一时之荣,终失民心。 

  三是感恩而不记仇。与人交往,各种人情往来、恩怨情仇时有发生。要活得开心,就要学会感恩,同时要有度量、不记仇。人们大多亲近感恩而不记仇之人,纵使他们能力有限,却人心凝聚。譬如大学时期的好友阳,其貌不扬、成绩一般,但时常为室友、同学带一些小礼物和吃食,有时候别人出言不善,也不争执,只是一笑而过,后来居然被推举为室友和班长,民望所归。

  以上是我的处世三约,后续的处世N约,还在不断更新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