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悦读/视听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3月26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虐并快乐着

———《荒野猎人》观影散记

  □元 场

  

  乘着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的东风和“小李子夙愿得偿”的喜剧桥段,这部英文名为“The Revenant”的银幕巨作呼啸而至。

  也许嫌“The Revenant”(生命绝处归来的人)直译起来毫无美感,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给了它一个非常婉约又极具意境的称谓“荒野猎人”,空旷寂寥的背景、粗犷野性的人物就呼之欲出了。但看来看去,都少了一些绝处搏生的悲壮感,好似把一首气壮山河破釜沉舟的曲子反转成了有惊无险的沙场卖萌———不过,阴差阳错正好点中了我们的看点。

  早就有人说国人看不懂老美极度服膺的“荒野精神”,言之凿凿,伤心几许。好吧,就算他说的是真的,那又怎样?华夏老祖先五六千年前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已经征服了苍茫荒野,并把炊烟袅袅斜阳悠悠的农耕田园留给了后世子孙让我们深入骨髓念想不已。老美大肆征服旷野建立自己的文明秩序从而拥有自豪感才是哪年的事?从源头算起也不过三四百年工夫。所以他们有崇拜情结很正常,犹如我们难以理解他们的崇拜情结一样很正常,无须置喙,毕竟我们已经太久地度过了那个人兽杂居、万族林立的蛮荒时代。

  但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能欣赏“荒野”———错落高耸的山峰,幽深险恶的峡谷,遮天蔽日的密林,奔腾呼啸的河流,茫茫无际的冰原,闪着尖利獠牙的野兽四处游弋,手持尖矛利簇的异族忽隐忽现……摄影师卢贝兹基表示:“一道来自地面或天空的反光有千变万化的光影效果,这是人工永远无法模仿出来的。”于是他近乎偏执地抛弃了可以花样百出的人工光源,在自然光下一丝不苟用长镜头传达着来自洪荒时代的遥远回响,以至于原本80天的摄制计划远远溢出了半年之多。作品没有辜负他,也没有辜负观众,轻易就把我们带进那片神秘古老的原始山脉深处:冰天雪地的壮阔旖旎,山耸水奔的摄人心魄,风声雨影的危机四伏,魔幻而真实,残酷又壮观,沉浸其中,纵然完全抛开高大上的精神感悟,也会洗去都市森林的乏味倦怠,获得且赞且珍惜的美感体验。美,在这里就是一种无言的沉浸。

  当然,在19世纪的“小李子”眼中,这方荒野毫无美感,它只是而且仅仅是财富源泉和地狱入口的复合体。因为财富,“小李子”们趋之若鹜;因为危险,他们步步惊心甚至随时会粉身碎骨。活着,几乎成了最合理的价值观,活着走出去,也几乎成了最高层面的人生追求。于是当“小李子”因被熊袭击而成了猎取队伍累赘时,他的受虐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众目睽睽下差点被掐死、几乎被活埋、眼睁睁看着儿子被杀害、被激流袭卷、生吞活鱼、掉下悬崖、赤身钻进牛肚……两分钟一个坎,五分钟一个坑,说影片就是“小李子受虐记”毫不为过。而且导演在这些场面大多采用长镜头逼近“小李子”贴身拍摄,让其每一丝灵魂的悸动和每一寸肌肤的颤抖都一览无余暴露在银幕上。这种紧张感压迫感在始终强烈刺激着观众敏感神经的同时,也让我们共同在耳目和心灵深处参与着“被虐”的血腥旅程。还好,精明的导演自然会避开过犹不及的歧途,在总体上波折不断的“虐旅”途中,“小李子”从爬行到扶杖、从举步维艰到举止自如地一步步好转,目睹之下,观众的放松和欢乐也就不言而喻。同时,在这阴森危险的蛮荒之地,文明与秩序都成了遥远背景,信义、忠诚也经不住生存的考验,异族被大肆屠杀也在伺机报复,爱情被无辜毁灭,亲情被眼睁睁撕碎,没有是非善恶,只有利益与偏见下赤裸裸的弱肉强食,只有巧取豪夺的残酷血腥……这一切也共同对被现代文明浸淫已久的二十一世纪观众构成强烈的“视觉虐待”。还好,在失去文明约束后的“荒野”人性试验场里,还有“小李子”对亲情的眷顾承担、吉姆·布里德杰留下的食物和亨利队长对背信弃义的愤怒闪耀着温暖的火苗,从而给我们留下一丝对人性的希望与信心。虐并快乐着,或许才应该是影片可能的主基调。

  这是一部休·格拉斯绝境求生的复仇记,也是一部“小李子”冲击奥斯卡的成长记,无论伴随有多少调侃揶揄,都掩饰不了一个执念达成目标者的艰辛与荣光。永不放弃,屡仆屡起,不断突破生命极限和命运的怪圈,向着心中的阵地一次又一次发起勇敢冲击。影片总是让人想到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从头至尾都弥漫着一种绝境勇者的悲壮气氛和进取情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与天斗,与人斗,更与时刻都想放弃的那个自己斗,归根结底都来源于爱,对家人的爱,对自己的爱,也有对更美好人生可能性的爱。是爱催生了恨,却也是恨让爱更强大更坚不可摧。为爱而活,为爱而战,这是影片对观影者最好的奖赏。有悟如此,岂能不赞!

  走出电影院的一刹那,置身于拥挤喧哗的人流中,顿觉恍若隔世———好的艺术不就是这样吗,用几分钟或几小时时间去经历一番别样的人生滋味,无论花好月圆人世静好,还是冰天雪地岁月沧桑,供我们在此间沉浸,感叹,留恋,回味绵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