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晚报》 英国《泰晤士报》本周的一篇报道在游泳圈激起片片涟漪。该报称“从去年10月到今年初,中国游泳队共出现了5例兴奋剂阳性案,但未进行通报,目前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已经介入调查。”中国游泳协会24日晚发布声明称,阳性检测案例确实存在,但并非5例而是6例。根据《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下称条例)》和《体育运动中兴奋剂管制通则(下称通则)》,之前因调查和听证的程序而暂未向社会公开。在声明中,中国游泳协会表示,中国游泳对兴奋剂的“零容忍”态度是一贯明确的。 3例“瘦肉精”阳性 在中国游泳协会公布的2015年和2016年至今的兴奋剂检测情况中,2015年在赛外检查中发现三例克仑特罗(俗称“瘦肉精”)阳性。三名运动员为赵莹、王立卓、天津的安家葆。三名运动员在接到A瓶阳性通知后,均申请B瓶检测,结果仍为阳性。此后运动员又均申请召开听证会。2015年12月22日和2016年1月13日,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听证委员会先后召开听证会,分别对安家葆、赵莹和王立卓的陈述进行听证。目前,这三起兴奋剂阳性案件的调查和听证程序已经完成,中国游泳协会将根据听证会结论,依照《条例》在近日作出相应处罚。根据《条例》和《通则》,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将在收到正式处罚决定后尽快在网站“信息公开”栏目公布相关的处罚决定。 3例“利尿剂”阳性 而在2016年1月的赛外检查中,某省的三名游泳运动员先后被查出氢氯噻嗪(利尿剂)阳性。此后他们均声明放弃B瓶检测,但申请召开听证会。因为需要调查取证,听证会时间目前还未确定。但自阳性通知发出之日起,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已禁止三名利尿剂阳性的游泳运动员参加一切国际国内比赛,最终的处罚决定需要在听证会后由中国游泳协会作出。目前由于这三例兴奋剂案例仍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根据有关规定,运动员信息和具体案情暂不对外披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