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雨后雨花开(局部) ▲ |
人物名片 徐启雄,1934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曾任《人民日报》美术编辑、浙江画院专业画家,全国工笔画大展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工笔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美国时间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画家徐启雄先生在南加州橙县家中因病离世,搁下了他心爱的画笔,“平安”地走了。 徐启雄先生与慈溪有缘分,曾任慈溪画院名誉院长,因我在文联工作关系,自然与徐先生接触的机会也多了。二十多年前,我初见徐启雄先生时,他已是满头银发,衣着朴素,气质儒雅,看上去长得很“工笔”、“文静”,话语不多且语速不快、音调不高,说话时一字一句有板有眼严谨得很,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画家” 三十年前,华君武撰文《美人画》,在《人民日报》介绍徐启雄:“数十年他默默地在家乡工作,背着画夹在生活里行走着,默默地在观察人和生活中的美,他不追逐名利,几十年不断地实践。我们需要这样一种画家。”美术史论家黄苗子盛赞他“赋予工笔画的传统以新的生命”。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程十发称他为“是我国民族不可多得的画家”。邓拓称他“将传统工笔画带出死胡同”。作为20世纪重要代表性画家之一,徐启雄的作品收录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其事迹和作品收录于数十种版本的《中国当代美术史》、《现代绘画史》、《年鉴》以及各种词典。有鉴于徐先生在国画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和对弘扬民族艺术的突出贡献,1988年国务院人事部授予他艺术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他作为文艺界代表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有人曾经断言:“工笔画的消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尤其是描写古代仕女的工笔人物画,在解放初期更是气息奄奄,很少有人问津,然而,当今工笔画绝处逢生,终于走出困境、迎来了新的复兴时代,全国工笔画大展已经举办九届,徐启雄先生作为“开拓者”、“奠基人”,功不可没。 情系慈溪的名誉院长 说起徐启雄任慈溪画院的名誉院长一事,还有一段小故事:当时的画院叫慈溪政协三北书画院,后来改名为慈溪画院。1993年春,徐启雄与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王伯敏以及省民盟领导等来慈溪考察,中午慈溪市政府领导宴请来慈溪的省民盟领导和专家。时任慈溪市长的胡永先走到徐启雄先生身边说:“徐老师,你做我们书画院的名誉院长吧!”此事之前没有跟徐先生提起过,徐先生不知如何是好,笑呵呵地说:“我是温州人,不是慈溪人,做慈溪画院的名誉院长行吗?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碰到。”市长一再热情邀请,徐先生在一片掌声中,答应做了画院的名誉院长。 以后徐启雄每年与慈溪有交往,常来参加慈溪举办的大型书画活动,曾捐赠精品力作给三北书画院。恰逢三北书画院要建新大楼,徐启雄先生得知此事,拿出一张心爱作品的卖掉,将所得十万元捐给三北书画院。二十多年前的十万元,与现在的十万元,意义是不一样的。 “你们需要,随便挑吧” 时在1998年春,慈溪市政协三北书画院(现为慈溪画院)要编辑出版一本《慈溪书画作品集》,我与慈溪市政协领导唐廷文、画院副院长王泽焕等前去杭州拜访徐启雄先生,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和指点。我们带着《慈溪书画作品集》样稿,请徐先生提意见,并请他提供作品为画册添彩。徐先生满口答应,他把精心创作的工笔画人物画拿出来让我们挑选,“你们需要,随便挑吧!”徐先生说。最后我们就选了与慈溪有关的作品《夏至》———采摘杨梅图。 有个冬天,我专程去杭州拜访他,他正在画室全心创作,见我进来,就放下画笔,对我说,之前刚刚完成《中国公主杜兰朵》,正在创作新的美女系列作品。临别时,送我一本董培伦写的《工笔魂———现代美人画奠基人徐启雄传》一书和新年台历,还送我了不少刚拍摄的工笔美女人物画照片,供我写文章之用。回家之后,我立马写了一篇题为《承传统之美,抒现代之情———访徐启雄教授》的文章,刊发在《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报刊上。徐启雄认为,艺术创作首先要有民族性、地域性;其次,艺术思想与艺术技巧必须紧跟时代,笔墨当随时代;最重要的是,要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创新,要符合审美规律,要将传统表现与现代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成为有成就的画家。 他促成了县级市办全国展 作为全国工笔画大展评委会执行主席,徐启雄先生促成了2002年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在慈溪市举办一事,此项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解放军艺术学院、慈溪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在此之前,徐启雄先生多次往返慈溪,实地察看展览场地、落实经费等,与时任慈溪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徐尔元等领导商量具体事宜,又与中国工笔画学会秘书长、解放军艺术学院王天胜教授等邀请全国评委。全国各地来稿作者之多超出了预料,作品质量也代表了当时全国工笔画的最高水准,评出金、银、铜、优秀奖和入选作品共500多幅,是中国历届工笔画大展中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艺术盛会,全面地展示了当代工笔画的创作风貌。首展在工笔画大师陈之佛家乡隆重举行,同时,还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展览作品集》。徐启雄先生任荣誉主编之一,同时以评委身份提供了工笔画作品《春韵》。此次大展在全国画坛引起了极大的影响,好评如潮。我也有幸见证了展览举办的全过程。 “五千万元也别卖” 早在1992年,文化部在香港举办当代“中国绘画精品大展”,徐启雄的《山长绿,水长流》标价百万元港币,是“精品中的精品”,也是该次画展的最高价。徐先生作品画风自然、纯朴、高雅而自成一格,其艺术风格在海内外有“徐家样”之美称。《人民画报》、《美术》、《人物》等刊物多次高度评论他的艺术成就,赞誉他为“现代人物画的开拓者”、“现代美人画的奠基人”、“现代抒情画的先声”等。 新世纪初,冯骥才先生回老家慈城探亲时,我曾经陪他去慈溪天元古玩城,为他的老宅添置古旧家具,同时也谈到书画艺术、书画创作和书画市场。记得当时也谈到了徐启雄的工笔画,冯先生说:徐启雄的人物工笔画厉害,我们在全国政协开会时经常碰面,谈到那张工笔画《雨后雨花开》,我曾经跟他说过:“五千万元也别卖,那是一张难得的精品哦。” 我最先看到这张《雨后雨花开》是在一本大型画册上,画的是五位少女在南京雨花台捡雨花石的场景,后来我在徐先生家里看到原作,确实很震撼,令人难忘。据说吴冠中在深圳美术节上看到徐启雄的画时,禁不住叫好:“徐启雄的画,张张皆心血凝成,今后都是无价之宝。” 斯人已逝,作品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