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方 前年,家里准备买套学区房。我找了几套,准备先探探行情,顺便让妻子也了解一下最近的房产状况,免得到时候她提出些稀奇古怪的要求,造成矛盾。 没想到,看到第三套的时候,妻子坚决说:就这套了。 说实话,我是不高兴的。首先,买房这么大的事情,就看了三套房子就决定了,我认为失之草率;其次,那个时候,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通道才半年,很多城市才刚刚出现“降价”、“促销”等字眼,舆论也普遍认为还有下行空间;其三,我也不满意这价格,这家主人报的价格比我们之前看的两套都高,而且看起来很难讲价;其四,亲戚朋友也不认为这是买房的好时机,还可以再等等。 但是妻子却实在中意这套房子。 于是最终,我们还是买了这套房子。 三个月后,楼下的房子也卖了,楼层比我们好,价格却比我们便宜了十几万。 于是,我常常不经意地提起这事,怪妻子不听我的话。妻子说我是唐僧念经,烦也烦死了。我若再言语,便容易鸡飞狗跳,碗盘乱飞,硝烟四起。 后来,我吸取了教训,每每提及此事,便说,这房子我们住住还是很满意的,有钱也难买满意不是?一句话便“春风又绿江南岸”了。 十四岁那年家里造房子,可家里只有二千元存款,纵然拆了老房子,几乎连碎瓦片都拼着用到新房子上,还是远远不够,余下的只好求借。 父亲有一个好朋友,做生意,很有钱,他答应借款,并叮嘱父亲:你们那方案太寒碜了,要造就造好的,钱不够你说话。 新房子造好了,四面墙,内外都裸露着砖块,用旧房子的柱子和木板进行了隔间,地面因为是用泥土夯实的,有些高低起伏。 父亲的朋友来了,前前后后地看了,边看边说:好!好!好! 我对他的反应很不理解,私下里问他。他说:我说“不好”,难道还拆了重造?既然木已成舟,我当然要说“好”啦,那样大家都高兴。 自以为聪明的人太多,事后诸葛亮就更多了。很多做事的人常常感到委屈:付出那么多,好不容易做出了点成绩,别人却指指点点、指手画脚、鸡蛋里挑骨头,做点事情真不容易啊。感慨归感慨,可也无可奈何。可话又说回来了,有些事情,如提出建议尚能改变,则亡羊补牢不无裨益;有些牢骚无关痛痒,只能让大家心浮气躁,平白无故地产生矛盾,说话之前倒不如好好想想,想清楚、想明白、想妥当、想好了再说,既把该说的说了,该表达的表达了,该提醒的提醒了,又把容易生矛盾的、失理智的、多闲言的去掉了。这才是外圆内方、智圆行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