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颖 通讯员 吴培均) 城建档案馆,保留着城市里每一座建筑、每一块地、每一间房子的“出生证”。1981年,宁波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成立。36年后,它将迎来新址待迁建。 昨日,市住建委传来消息,宁波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迁建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已出炉。方案中,携带城市记忆的档案馆融入了工业化建筑的理念,其整体装配率超过50%。建成后,它将成为我市首个装配式高层框架公共建筑。 作为我市社会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市城建档案馆新馆位于东部新城核心区,北临百丈路,东临福清路,西靠杨木碶河,其中地上十一层,地下两层。与一般的住宅项目比,其建筑功能复杂,体型多变,建筑平面也较为不规则。从设计上看,由于城建档案馆是城市建设的“筑城史”,因此新馆设计采用“砌块”概念的基本建造方式,以表现出通透、厚重和文化感,从而营造出建筑的诗意感。 城市建设档案馆是集中统一保管宁波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电子文件、实物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的基地。对于市民来说,可以查询自家房屋的最原始图纸与信息,当然,房屋建造的年代需在20世纪80年代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