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新视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山上的相守

  夫妇俩在采摘春茶
  这段时间春笋是他们的主打菜。
  胡爱香在给茶叶杀青。
  夫妇俩总会在饭前喝碗米酒。
  山高孤寂,夫妇俩形影相随。

  胡爱香坐在灶膛前,吹着烧火棍,柴火把她的脸映得通红。炊烟顺着烟囱从梁皇山深处的山坳里缓缓升起,渐渐融入群山的云雾中。临近中午,胡爱香不时打量着山路,她有些担心,去山下送茶叶的丈夫吕先红还没有回来,要是错过班车,只能步行回家了。从梁皇到磨石仓,怎么也要走上三个小时。如今留守在山里的只有胡爱香夫妇俩,她的大嫂和侄子,三户人家四口人。

  胡爱香家的生活依然保留着原生态的生活,他们吃的是自己种的蔬菜,喝的是自酿米酒,用的还是传统炊具,只有逢上前童的二七市,才会偶尔下山去买点米、油和新鲜鱼肉。虽然家里也有煤气灶,但是他们很少用,只有想喝一杯的时候才用来温一温酒。

  灶间的木架上,放着十来个茶铳,茶铳是茶农用来烘茶叶最重要的工具,这种制茶工具在宁海已经基本绝迹。茶铳的旁边是一个火塘,每逢做茶的日子,就会生起火来。在锅里炒熟(杀青),搓揉,然后用茶铳在火塘上烘干,胡爱香家一直在沿袭几百年的传统手艺在制作茶叶。

  胡爱香不识字,她生产的茶叶没有品牌,但是她说,她家的茶叶叫作赤岩茶。过去,宁海人得知他们下山来卖茶叶,都会走到西门路廊来迎,生怕晚一步买不到。赤岩茶曾经的名声,在年幼的胡爱香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胡爱香家的茶园离家约两里地,要穿过竹林,跨过溪流,对于已经六十出头夫妇来说异常辛苦。尤其在春茶开摘的季节,夫妻俩每天朝迎旭日,暮送夕阳。他们也曾打算招个小工帮忙采茶,但是考虑人工费有点高,就打消了念头。家里茶园能坚持到现在,主要是依靠一些老茶客。

  说到茶的产量,吕先红说:“因为在700多米高的山上,温度较低,家里五六亩的茶园,总要比其他地方的茶叶晚摘半个多月,所以采不到明前茶的。”每年150斤左右的茶叶是胡爱香家一年茶叶的总量,细茶每斤能卖到五六百元,粗茶只能卖到一百多元一斤。茶叶这笔收入虽然不高,但加上卖毛竹和竹笋的钱,夫妇俩非常知足。

  2012年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全线贯通,其中从大短柱下来的步道就直接从胡爱香家院子通过。当穿着冲锋衣、手持登山杖的驴友不时在他们的茶园和家门口经过时,胡爱香夫妇的生活不再孤单了。有时,看到走累的驴友在她家附近休息,胡爱香总会热情端出竹椅,泡上几杯自家的茶水,让他们歇上一程。

  曾经有人劝他们在磨石仓开一家农家乐,但是他们想了想,还是放弃,吕先红和胡爱香这对高山茶人,注定要与茶缠绵一辈子了。

  记者 胡龙召 文/摄 通讯员 黄海清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