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在参观古今琵琶雅集品鉴展。记者 胡龙召 摄 |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吴亚琴 珠落玉盘,铿锵裂帛。享有“民乐之王”称号的琵琶,自西域来唐,又由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琵琶与宁波关系密切。今年,借宁波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并举办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之机缘,经市相关文化单位多方努力,“丝路琵琶甬江行”系列活动得以举办,市民们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名家名琴之美,一睹当代琵琶演奏名家之风采。 从明朝到近代琵琶名琴聚会甬城 昨天上午,“丝路琵琶甬江行”之古今琵琶雅集品鉴展在宁波博物馆开幕。通过实物展示,以不同主题呈现多个历史时期的琵琶风情。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琵琶遗存展”、“仿敦煌壁画琵琶展”、“当代制作师琵琶佳作”,总计50把名家名琴,展示到5月8日。 中国琵琶溯源,至少可至秦汉。史料记载,古时有众多弹拨乐器基本演奏方式为“琵琶”———向前弹弦为“琵”,向后挑弦为“琶”,此类乐器被统称为“琵琶”。南北朝时期,四弦、曲项、梨形音箱、横抱弹拨的西域乐器“乌德”,由波斯经丝绸之路迤逦而来,国人将之与直项琵琶融合,使之成为非“正声”的“俗乐”引领者。 本次展览第一部分“民间名家藏用琵琶遗存”展示了20把明清、民国时期琵琶及名家所用琵琶。“明代是琵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制琴名家、策展人沈正国说,琵琶从原先的横弹、斜弹,在这个时期因明显增加了“品位”而变成了竖弹,从而脱离西域“乌德”的影子,脱胎换骨成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乐器。从琴首、相位、覆手、轸子、背板、天地牌各处装饰,不仅可以看到琵琶制艺的沿革,还能感受到时代风尚、审美趋势的变化。 15把仿敦煌琵琶是亮点 第二部分展出的15把仿敦煌壁画琵琶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共有乐器图像6300多幅,含不同琵琶形态50多种。2014年,在上海民族乐器厂工作二十多年的沈正国携其下工作室,按照敦煌壁画所绘图样与相关文献记载,择大小胖瘦不同款式制作了15种“仿敦煌琵琶”,包括2把根据唐武威弘化公主墓出土的阮咸残件复原的长颈小琵琶,2把仿北魏麦积石窟壁画琵琶和1把仿西夏榆林窟琵琶,均被以收藏乐器为特色的上海闵行博物馆收藏。 “一般常见的都是梨形琵琶,而敦煌却可见印度传来的五弦直项琵琶、伊朗传来的四弦曲项琵琶、本土的秦汉琵琶三大类不同款式,这在本次展览中均有体现。”沈正国介绍说,仿制琵琶均以同时代材料、工艺、结构、造型为依据,开创了国内仿唐琵琶组群的先河,所有仿制品均可模拟奏出千年前的乐器声响。 配合该展览,昨天下午,宁波博物馆东方讲坛特邀沈正国与琵琶名家、国乐艺术家、收藏家方锦龙进行了一场“敦煌莫高窟琵琶仿制概要与演示”讲座。方锦龙是精通多种乐器演奏的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他分别取展览中的仿北魏249窟曲项窄腔琵琶、仿唐220窟曲项梅花腔阮、仿唐112窟长颈梨腔秦琴三把琴进行了试奏,拟自久远时空声响,千载之下,绕梁不绝。 琵琶名家讲座也是本次“丝路琵琶甬江行”中的重要组成,除此之外,“爱城之夜·丝路琵琶甬江行名家演奏会”于昨晚在鄞州区文化艺术中心上演。来自海内外的多名琵琶演奏家和宁波本土艺术家们同台演出,名家荟萃,听众尽享天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