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崔凌琳) 由本报和东南商报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业创意大赛,自项目征集以来,得到了众多创业者的响应。记者近日特地对那些前来报名的文化创业项目进行梳理,发现其中有不少文化类创业项目,把关注点投向了教育领域。 记者注意到,85后团队杨晓琳和陈辉大胆构思了“关于青少年(幼年)益智科技思维开发课程与智能机器人产品的创意项目”,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编程、科学综合领域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技发明的能力。 记者采访得知,该项目设置了在孩子2岁至6岁阶段,通过搭建积木玩具,分析不同模型空间结构,让孩子自由发挥构建,在玩耍中提高动手和思考能力;在7岁至16岁阶段,则让孩子运用计算机图像编程和专业CC++语言编程,了解并运用简易的人机交互系统编程,制作机器人,并实现机器人工智能作业,培养科技型人才和编程高手。 “智能机器人是我们益智科技教育的核心,也是由此延伸的产品,针对儿童教育、家用基础功能服务以及办公商用服务的功能,未来,我们将会推出教育机器人、家用机器人、商务机器人,帮助家长和用户协助解决教育、生活等问题,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未来‘智能机器人的世界工厂’。”主创团队负责人杨晓琳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发出这样的豪言。 记者了解,眼下,益智科技开发课程产品已然成为国内家长主流需求的教育服务产品之一,需求量急剧上升。这一项目的启动,有望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整合,通过课程与产品相结合的方式,让国内近5亿的青少年及幼儿都有机会切实体验到创新教学模式。 四川成都退休教师马从义自荐的“快乐想象识字游戏”同样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用首创的模式和有趣的游戏,帮助孩子轻松高效地自助掌握识字技能。比如,奔跑的“奔”,通过字形的变化、趣味想象,可以刻画成一人作“奔跑”状的图案。 “现在连宇宙飞船的发射都有私人公司来参与竞争,提供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在教育领域,很多深刻的变革也已经开始,识字是教育的基础,我们的产品是一种跨界融合的新的模式,很有可能为识字领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马从义说。 鄞州区一家企业则更将现下最为流行的VR(即虚拟现实)应用到了教育领域。“如果教学过程中可以实时追踪到相应的画面情境,如果可以身临其境进行实时互动,那学习该是件多么丰富和有趣的事?”创业者表示,这个项目,将开启一道更为生动的“沉浸式”教学体验之门。 据悉,这家企业推出的“VR辅助教育平台(VR助教)”可以由1台教师主控机、6台学生体验机和1台投影仪构成,一键开启后,老师通过主控机控制整个教学画面进度,体验人员参与并对教学情境内容进行实时交互,根据教学需求自由切换画面。同时,体验人员的360度全景画面亦可以切换成二维平面在投影仪画面上显示,单个学生与场景的互动也可以独立地切换至投影仪画面上显示,既丰富了教学方式,又能同时给多名学生上课。主控机上所有的操作都是菜单式选择,通过简单的培训,老师都能掌握使用。 记者了解,今年寒假前,这位“VR助教”将会在全国100多所小学先行“试讲”,未来,依托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的中高级版课程将为传统教育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当前,随着新技术以及互联网共享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应用,教育产业正面临一次新的变革,而此次参赛的众多文创团队带来的教育项目,或将给未来的教学插上“彩色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