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新视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渴望蓝天

  这只褐林鸮的大眼睛里充满了对蓝天的渴望。
  在嘉兴海宁的田野里,一只树鹨挂在捕鸟网上。
  在江北庄桥的田野里,一只棕背伯劳中了圈套。
  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检查一只被怀疑受伤的红隼。
  在奉化西坞的一处山脚,一只领角鸮困在捕鸟网上。
  在慈溪的杭州湾南岸湿地里,一只野鸭被困在地笼网中。

  每年4月为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鸟类,可以说是我们最容易见到的野生动物了。我在省内曾多次参与鸟类救助,那些被救的鸟儿的表情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前不久,在浙江诸暨市枫桥镇,一只罕见的褐林鸮重返山林。此前,身体虚弱的它被村民发现,随即被送到林业部门那里进行救治。几天后,恢复健康的鸟儿在原发现地被放飞。得到消息后,我特意从宁波赶到放飞现场,想一睹这种珍稀而又神秘的夜行性猛禽的风采。当时,鸟儿安静地呆在一个大纸箱里。与其眼神一接触,我就感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它的大眼睛里充满了对蓝天的渴望,虽然无言,却胜过千言万语。  

  近年来,常有热心市民向本人或本报报料,称其发现了受伤或被捕的野生鸟类,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救助它们。同时,我在野外拍鸟时,也曾多次遇到鸟儿中招被困的情况,并当场予以解救。

  这样的事情,总叫人的心里五味杂陈。从好的方面说,具有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知道爱护鸟类的人确实越来越多了;可是,从另一方面讲,确实还是有一些人在通过种种手段捕杀鸟类。

  这组照片里的鸟,最终都获救并重返蓝天。但是,它们陷于窘境时的眼神,却那么令人难忘。真的希望,让我们越少看到这样的表情越好!

  记者 张海华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