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寅 通讯员 李绩 文/摄 昨天上午,鄞州大道和雅源南路交界处的绿化带聚集着一大堆围观者,一台挖掘机将泥土刨开,露出了多尊石像。经过一个上午小心翼翼地挖掘,两座石虎、两座石羊和两座石马被完整地挖了出来。这么漂亮的石像生陪伴的是历史上哪位达官贵人?据文保专家介绍,主人应该是清代广东水师提督沈瑄。 石像生被移到村委会大院 所谓石像生,指的是古人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又称翁仲。石像生的作用,主要是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石像生始于秦汉时期,此后历代帝王、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数量和取象不尽相同。宁波地区曾在东钱湖一带发现大量石像生,目前多数安置在东钱湖南宋石刻博物馆。 昨天六座石像生被挖出后,石碶黄隘村的村民将文物运到了村委会大院。记者在现场看到,六座石像生一身黄泥尚未清洗干净,立在院子墙角处。两座石马最为高大,约有1.8米高、2米长,底部还有一块底座。石马雕刻得栩栩如生,马鞍下毯子上的精美花纹清晰可见。 另一对石虎更是蠢萌蠢萌,圆溜溜的大眼睛,像极了存放于天一阁的石虎像。石羊体型虽是最小,但憨厚可掬。围观村民纷纷上前与这些刚出土的宝贝合影留影。 记者注意到,在六座石像生前面,还躺着一座石碑,碑上刻有“道光五年三月振威将军广东水师提督勤毅沈公一品夫人李氏”字样。热心的村民拿了卷尺测量,石碑长有4.2米,宽有0.7米。村民议论说,这类石刻应该是大官的墓道石像,不知道会不会有文武官俑。' 上个月曾被可疑人物挖出 水师提督是什么官?在清代,置有提督军务总兵官,简称提督,负责统辖一省官兵,通常为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称得上封疆大吏。有水师的地方,或专设水师提督———相当于现在的舰队司令员。 对石碑上提到一品夫人李氏的问题,村里77岁的老者张世逸老伯说,这可能是沈公与夫人合葬的墓。不过,张老伯记得,沈公墓的旁边还有一座小墓,是沈公55岁娶的小妾之墓。 黄隘村治保主任屠先生对记者说,沈公墓在村边的地里,它的存在对村民来说并非什么秘密。上个月,曾有一个中年女子向村民打听关于石像的事。这个女的年纪40多岁,以前在黄隘村暂住过几年,可能从村民口中听到过一些情况。 当时,有村民带她去现场看了看,指了指大概的位置。之后没多久,有村民早起去农田干活时,看到有两个石像被挖了出来,但还没运走。当时,大家怀疑这事跟那个女子有关。 得到消息后,村里立即把情况告诉了街道文化站,并临时把石像埋了回去,石碶派出所也派人在附近加强了巡逻。 屠先生告诉记者,石像现在搬到了村委会,暂时在院子里保存。 此地有古墓村里人都知道 昨天的挖掘现场,鄞州区石碶街道文化站站长施志涛一直在场。施站长介绍,石碑、石像生都出自广东水师提督沈公之墓。此前,文化站一直都有采取保护措施,后来因被人挖出露出地表,因此决定将文物转移。 昨天包括鄞州区文管部门、黄隘村村委会、街道文化站在内的多家单位,一起在现场监督挖掘工作。早上6点多施工队就来了,找了20多人,还有一台挖掘机、一台铲车。 施站长说,这个地方有古墓,村里的人都是知道的。以前古墓上的石料曾被拿去造礼堂;石像则是挖了个坑埋了下去,但埋得并不深;墓碑则被用作了桥板。 埋藏石像生的地方是个果园。昨天现场挖出来石虎、石马、石羊各一对,另外桥上那块墓碑这次也转移了。 目前,这些文物由黄隘村村委会进行保管。至于墓主人是谁,村里有人说是沈瑄,墓碑上也确实有个“沈”字,不过具体还要等专家来鉴定。 施站长说,他在街道文化站工作好几年了,还是头一次碰到这种规模的古墓,“石碶是平原地带,这样的古墓很少见。” 墓主人老宅就在永寿街上 墓主人是不是沈瑄?昨天,记者就此联系了海曙文管所,该所青年地方文化研究专家周东旭看了传去的墓碑图片表示,清代的徐兆昺编纂的地方文献《四明谈助》117页的“沈元戎第”记载,沈瑄,以武学出身,嘉庆年间官至广东水师提督,巡洋缉匪有功,道光二年回到宁波。四年归,卒于家。钦赐祭拜,谥“勤毅”,荫一子,以同知用。 他的老宅位于海曙区永寿街50号,叫元戎第,至今仍然保存。1999年9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点。 六座石像生、一座墓碑,现存放于黄隘村的村委会大院,这些文物牵出了宁波一个著名历史人物———清代广东水师提督沈瑄。那么,为防止文物盗窃分子保护性挖掘出来的石像生,将如何处理呢? 据黄隘村的村干部介绍,这些历史文物既然重见天日,村里就有责任保护好它们。现在,村里的文化礼堂正在建设,待文化礼堂落成后,这石像生就可以存放入文化礼堂内,配以相关历史介绍,作为黄隘村的文化传承流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