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都市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明山首次发现植物“活化石”银缕梅

这是一种与恐龙同时代的“梅花”,堪称有花植物“始祖”

  (本版图片由林海伦提供)

  □记者 周科娜 通讯员 林海伦

  

  余姚四明山海拔800米的高山上,生长于6700万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植物被揭开神秘面纱。昨天,宁波著名植物专家、宁波市药品检验所主任中药师林海伦告诉记者,他在四明山偶遇三株古怪的木本无花瓣“梅花”树。经权威鉴定,这种植物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银缕梅,这也是宁波地区的首次发现。至此,宁波一级保护植物种类增至3种。先前,我市已发现蕨类植物———中华水韭、裸子植物———南方红豆杉,加上这次被子植物———银缕梅,组成了涵盖植物三大类群的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

  银缕梅每隔3-4年才开一次花

  今年3月20日,林海伦赴余姚四明山宁波林场高山上寻找野生植物,这是一片原生态保存良好的高山落叶林,一种正在开花的木本植物引起了他的关注。“这种植物尚未发芽,花朵也没有花瓣,只有深红色的雄蕊露在褐色的苞片外面。凭直觉这是金缕梅科的植物,是我没有见过的种类。”林海伦说。

  他把标本带回来鉴定,但翻阅《浙江植物志》和《中国植物志》,均未找到相对应种类。于是,他把照片发给浙江省植物权威李根有教授。李教授的回复是:“从照片上看,应该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银缕梅,一种十分珍稀的‘活化石’植物。”

  几天后,李根有赴现场,确认就是银缕梅。这次银缕梅的发现,是继2014年8月31日林海伦在鄞州龙观的深山池塘首次发现3亿年前的“活化石”、蕨类植物———中华水韭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这也意味着,宁波又多了一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种类。

  “银缕梅是1992年发表的新种植物,因此在各类植物志上都找不到它的记载。”林海伦分析说。经过进一步调查寻找,林海伦共发现3株银缕梅,高度在3米左右,胸径约10厘米。“估计已有100多年的树龄,银缕梅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它又长在岩石上,土层非常瘠薄,应该是小乔木的它看上去有点像灌木状。”4月16日,他再次到访时,发现银缕梅已经长出新叶。

  据资料记载,银缕梅不是每年开花,一般3—4年开一次花,花期在3月中下旬的10多天时间里。“我是运气好,碰巧遇上了。每年3月中下旬的高山上,绝大多数的植物都还没有发芽,更别说开花了。银缕梅在早春时节就开花了,因此很容易被发现。”林海伦高兴地说。

  没有花瓣的它堪称有花植物的“始祖”

  银缕梅最大的特征是它的花与众不同。“看上去是圆鼓鼓的一朵花,其实是一个花序,花序内有4—6朵花,外轮是雄花,中心处是两性花。”

  花序内小花的花萼筒呈浅杯状,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齿,无花瓣,雄蕊9—15枚,但多数雄蕊是不发育的,花丝丝状下垂,花药深红色呈4棱状长柱形。

  “一般解剖这个花序,会让人一头雾水,里边除了一些雄蕊和绒毛,再找不到别的器官了。”林海伦感叹道。因为没有花瓣,雌蕊也很不明显,当雄蕊成熟时,雌蕊还没有长大;当雌蕊长大时,雄蕊已枯败。

  林海伦说,银缕梅的花是种十分原始的花朵,还没有演化出花瓣,因此并没有什么美感,称它为“无瓣梅”比“银缕梅”似乎更加符合其实际形态。

  不过可别小看这种花。“现在五彩缤纷的花儿都是从这种最古老的被子植物演化而来的,因此,它堪称所有有花植物的‘始祖’。”这么说来,银缕梅就是这世上最美丽、最高贵的花儿。

  银缕梅为何如此珍稀?

  根据国家第一批公布(1999年)的51种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种类,银缕梅是中国特有的植物,最早出现于6700万年前白垩纪的地层化石中,是现存最为古老的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种类,是一种高等的活化石植物,是现存所有开花植物的始祖。

  “目前,银缕梅的野生种群分布极其狭窄,仅星散分布于苏南、安徽中部和浙江西北部,省内仅在天目山和龙王山有很少量的发现。”林海伦说。

  为何银缕梅如此稀少呢?研究资料表明,银缕梅不是每年开花,所以自然授粉结实的机会就少,例如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原生银缕梅居群每2~3年开花一次,南京中山植物园的迁地栽培银缕梅,约为2~5年开一次花。“开花次数少,能够顺利完成授粉结实的机会也就少,导致其产生有性后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种群数量的扩展被严重制约。”

  银缕梅是雌雄花异熟的植物,传粉受精受阻。“根据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多年观察,银缕梅从花芽分化到花苞展开,约需1年的时间,这种生长习性与香榧有几分相似;而从花苞展开到雌雄蕊外露20天后,雌蕊才趋于成熟,比雄蕊要迟熟5~9天,属于典型的雌雄异熟型;从花芽形成到种子成熟约需18个月的时间。四明山上的银缕梅,现在雌蕊已经成熟,但雄蕊已枯败10多天了,因此,产生有性繁殖几乎不可能。”

  同时,银缕梅的病虫害特别多,制约其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现在四明山上的银缕梅的新叶上已经普遍有虫瘿出现,并有毛虫在啃食嫩叶。

  此外,银缕梅在3月中旬至4月初开花,此时山区多雨、气温偏低,也会明显影响到雌雄蕊的正常授粉、受精,导致其后代的繁衍受到限制。银缕梅的数量少,呈不连续的孤岛状分布,形成局部小居群内的近亲繁殖,其植株缺乏应有的竞争能力。

  人工繁育是最佳保护方法

  林海伦说:“银缕梅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和演化的直接证据的‘活化石’,现存所有的开花植物都是由这些古老物种演变而来的。此外,它具有观赏价值,每年10月中下旬叶片由全绿变为暗绿、红、紫和黄色等,然后再落叶,是一种十分美丽的秋季观叶植物,可与槭树一比高下,因此它是种很好的彩叶植物。”

  林海伦呼吁相关部门一定要保护好这一难得的物种。在其生长地再做更大范围的调查排摸工作,并划出银缕梅的保护区,让其为宁波市的经济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他建议,在其原生地设立保护区进行原地保护,禁止一切形式的开荒和采伐。其次,要开展人工繁育工作研究。“国内已经有江苏宜兴人工繁育数量较大的成功实例。我们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要利用好这一重要的资源。水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原生的水杉只有几棵,是一级保护种类,但现在国内的水杉已经不是什么稀罕树种,且水杉的确是种十分优良的绿化树种。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工大量繁育珍稀树种是种最佳的保护方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