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莓农在路边兜售草莓。 记者 鲁威 摄 |
□记者 鲁威 通讯员 裴庚益 “草莓要吗?新鲜的草莓10元一篮,15元两篮。”上周五,有市民向记者报料,称其驾车从宁波前往奉化途中,经过下朝线,每当一些路口红灯亮起时,总有人提着草莓在车流中兜售,着实危险,不少人称之为“红灯草莓”现象。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在奉化已存在好些年,果农在车流中来回穿梭,不仅影响交通,也让很多人为他们的安全捏把汗。这些年来,为根除“红灯草莓”现象,当地交警、城管等部门也采取过不少措施,可收效甚微。是什么促使这些草莓种植户冒着生命危险到红绿灯路口销售草莓?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天气转热草莓销售越来越难 上周五,记者驾车在鄞奉江大桥红绿灯等候时,只见站在路边的数个果农聚集到等红灯的汽车周边,挨着汽车向司机兜售草莓。 等红灯间隙,如果有车主愿意买草莓,便将钱递给果农,果农迅速将装着草莓的篮子放进车内,将零钱找给司机。整个过程只有十几秒的时间。绿灯亮起,随着车辆流动,部分果农迅速跑到路边等候,来不及的果农只能站在路中,躲避车流。 记者注意到,这些农户在红绿灯路口销售草莓生意并不是特别好,很多司机都对此置之不理。但果农们仍然徘徊在车流密集的十字路口,不厌其烦地进行兜售。 到底是什么促使果农冒着生命危险到红绿灯路口销售草莓? 毛师傅是江口街道一位果农,到红绿灯路口销售草莓可以说是无奈,他告诉记者,夫妻两个都是附近的农户,种了5亩的草莓。3月以来,随着天气转热,草莓成熟过快,而且难以储存,与春节前后的草莓口味、品质相比,难免有些变化,也使得游客量大幅下降。“春节前后,草莓上市高峰期,品质也最好,游客量比较大,而且供不应求。好的时候价格可以达到30元一斤。”毛师傅坦言,不过随着天气转热,游客也少了,近期价格也跌到了5元一斤。四五月份,基本上靠自己找销路销售草莓。 毛师傅也联系过当地水果店,超市。不过,草莓品相有一点点瑕疵,市民就不会购买。毛师傅初步统计了一下,最近每亩地约有三成的草莓因找不到销路而烂在地里,这还不包括待售中损坏的草莓。 于是不少果农选择了人多车子集中的红绿灯路口。记者了解到,眼下在各个路口卖草莓的基本都是东环线两边种植基地的果农,大部分果农的草莓为自产自销。不过近几年,也有部分自称果农的小贩加入。 有人尝试快递草莓,开发草莓酱草莓酒 天气转热,如何销售草莓?这不仅仅是毛师傅的难题,也是不少宁波草莓种植户遇到的问题。来自市农业局的最新信息显示,我市目前共有大棚草莓1.6万亩,广泛分布在全市各地,其中奉化、鄞州、镇海、慈溪等地种植面积较大,奉化尚田、鄞州姜山、镇海九龙湖和澥浦、北仑小港、慈溪横河、余姚三七市、象山墙头等乡镇种植相对较为集中。而整个浙江的草莓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8万亩。 记者了解到,奉化尚田享有“中国草莓之乡”的称号,当地种植的草莓面积达到了5000多亩。随着附近地区草莓种植基地越来越多,当地一些莓农探索开发快递草莓、草莓深加工等,来增加草莓的供应范围以及附加值。 去年末,尚田镇下王村的草莓种植户王春平和学设计的女儿做起了网络销售草莓,他设计草莓保鲜盒,把每个草莓用泡沫网袋包装,减少相互挤压造成的损伤,通过快递当日件的形式运往海南、山东等地。3月份以来,每天可销售300至500箱,一箱可以卖到60多元,已有上百位果农从中受益。 在鄞州大雷村,草莓种植户则利用草莓做起来草莓酱,提供给到当地农场游玩的客户。而奉化西坞街道王鹤农庄的草莓种植户则用草莓做起草莓酒。酿好的草莓酒可以卖到200元一公斤,而且还方便储存。 宁波草莓保鲜、深加工技术有待开发 不过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宁波地区探索草莓保鲜、深加工产业的,仅限于少数莓农,宁波还未有企业对草莓的相关产业进行深度开发探索。 有业内人士认为,草莓的销售季节达6个月,其中草莓在“罢市”前最后一批“尾果”的销售期仅为2个月左右。企业开发草莓附加值不仅需要成熟的加工技术,还需要考虑到是否能收集到足够多的原料。 市农业局的专家表示,宁波地区对于草莓产业的研究方向目前仅限于改善栽培形式、品种布局、管理技术以及提高草莓品质质量,然而要想提升宁波草莓产业的竞争力,还是需要开发草莓保鲜、深加工技术,依靠科技研究草莓加工工艺和新产品,从而提高草莓的产品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