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4月30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05年来宁波看甬剧、和读者交流、到奉化采风

陈忠实曾对滕头村感慨颇多

  昨天下午,宁波书城特设“悼念陈忠实”图书展台。
  记者 唐严 摄
  陈忠实为“文学港”的题词。

  □记者 顾嘉懿

  

  昨天,宁波市作协主席荣荣对陈忠实的去世也深表悲痛。她在电话里告诉记者,2005年1月,中国作协主席团会议在宁波召开,当时,陈忠实、张抗抗等名家都来过宁波,还和宁波的文学爱好者们有过交流,作家们还去了奉化滕头村考察,陈忠实对宁波乡村多有好感。

  据荣荣回忆,2005年1月18日上午,在甬港饭店文澜厅,张平、张抗抗、陈忠实三位作家与甬城的上百名文学爱好者相聚一堂,漫谈中国当代文学与各自的创作历程。当时,陈忠实用带有陕西腔的普通话发表了幽默而实在的演讲。他以《白鹿原》为例,分享了他的创作经验。他说写这部长篇小说,其实是写中国人剪辫子引发的社会各阶层的精神更新的痛苦过程,而这是深受鲁迅文学作品的影响。陈忠实有20多年的基层农村生活经历,对农村有深刻了解,他说原本很自信能将上世纪初至中期整个历史过程描写出来,但在构思写作的几年中,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为此又多花两年时间查阅资料,研究了国内外很多作家的作品,最后才得以成篇。

  讲座上,有文学爱好者请教如何看待当时很多用“身体”写作的现象。陈忠实说,这样的作品他读过一部,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是用“下半身”写作,据说还是世界性的潮流。陈忠实认为这不是潮流的全部,因为还有用思想、灵魂写作的作家。就他个人选择而言,用思想、灵魂写作成功的作品,更能吸引人,因为它给人以健康向上的美的享受,而不光是一时的感官上的情感。

  在与文学爱好者交流的第一天晚上,陈忠实还观看了甬剧《典妻》,觉得它像一出歌剧,非常震撼人心。旧社会妇女在心灵上是奴隶,因此柔石的原作《为奴隶的母亲》从更深沉的意义上说,与鲁迅的《祥林嫂》是同等的。他说,如果用慷慨激昂而悲怆的秦腔来表演,更适合这个题材,效果更好,会催人泪下的。

  2005年1月19日,参加全国作协会议的作家们兵分三路在宁波采风,天一阁、北仑港、杭州湾大桥、滕头村、溪口,作家们充分领略了宁波的过去与现在,陈忠实去的是奉化滕头村。

  在滕头村,作家们没有了往日的严肃,甚至显现出童真的一面。大家在暖棚中互相比较着亲手采摘的草莓个儿大小;看到成群的鸽子迎面飞来时,一边吆喝着一边用玉米粒逗引着鸽子,又大笑着叫别人赶紧抓拍这些镜头,大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爽与放松之情。乡村别墅、生态农业、亿万元产值,这些发生在宁波农村的巨大变化让作家们感叹不已。“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农村,与以往农村概念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花园。我看过很多农村,生态旅游搞得这么好、这么细腻的很少。这个村的税收收入相当于我老家一个区的财政收入,那个区还是县郊区,南方、北方距离拉得很大。”陈忠实还说:“这里的种植园特别漂亮,立体种植、反季节种植,让农民耕作起来不会太受天气影响,改变了原始意义上的农业,农民劳动条件、环境包括劳动本身的形式都改变了。”

  当时,荣荣还是《文学港》杂志的编辑,她请陈忠实为杂志题词,陈忠实欣然写下:“文学在这个温暖的港湾里蓄力凝聚,扬帆起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