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人文/爱收藏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5月08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渡船票里忆橹声

  周健平展示渡船票

  □记者 顾嘉懿/文 胡龙召/摄

  

  和义渡、桃花渡、泥堰渡、周宿渡、陈婆渡、半浦渡、河姆渡……宁波有太多的地名和渡口有关。光听这些地名,也能知道这里曾是内河航运发达的江南水乡吧。一个多月前曾把自己收藏的沪甬来往轮船票“晒”出来的藏友周健平,近日又把他藏的500多张宁波本地渡船票拿到记者面前。他说:“以前,光在宁波三江六岸就有12个渡口,摆渡来回,节省不少时间哩!”

  渡船曾是三江口重要交通工具

  上年纪的人都知道,渡船曾是宁波重要的交通工具。渡口又叫“道头”,一条路走到尽头,没桥没路,只得坐船走水路。有的地方摆渡是为了走捷径,否则绕圈子过桥,浪费时间走冤枉路,宁可花几分钱坐摆渡轮。宁波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条江穿城过,地域上自然划分成三江六岸,海曙、江东、江北要往来,要么走三江口少数几座桥,大多时候只能摆渡。

  姚江两岸,可以在永丰路东原甬江女中的地块走盐仓门和义渡到对岸的桃花渡,即今槐树路一带;或在现第二医院原华美医院这个位置,摆渡到北岸浮石亭渡口。浮石亭因道路改造被拆今已不存,亭的年代无从考证,但是亭中确有一块实实在在的“浮石”碑,现存天一阁博物馆。如今这两处渡口的功能已被解放桥和永丰桥完美取代。

  甬江两岸也有几处著名渡口。如原滨江路人民电影院边的“大道头”东渡,可以摆渡到今江厦桥东的杨柳道头;轮船码头外滩渡口可坐船到原纺织器材厂旁的泥堰渡;镇海沿江西路渡口到小港红联的渡轮,是目前还在运行的、为数不多的甬城渡船之一。

  奉化江畔渡船相对比较多:周宿渡到澄浪堰,芝兰堰到段塘,陈婆渡到雅渡,翻石渡到车何渡,方桥北渡到栎社北渡,方桥胡家堍渡口到原横涨车站对面的渡口……宁波市区附近最长的渡口或要属东钱湖莫枝镇白堰头至后庙湾的客渡了,长达2500米,当时由鄞县航运公司负责运营。余姚上游大名鼎鼎的河姆渡、蓝公渡、半浦渡等,则记载下浙东运河一段繁华。

  他藏了好多上世纪60年代渡船票

  上世纪60年代初,宁波还有人工摇橹的木制渡船,就是舢板船,后来才被轮渡取代。早期的船票是一种用方形小竹排做的“筹码”,渡票的产生较晚。各个渡口的渡票有纸张、面值、编号、大小、颜色等种种不同,周健平所藏大多为上世纪60年代的船票,他说“已经算早期的了”。

  据周健平回忆,木制渡船往往很小,船艄显眼处钉有航管部门的警示牌“限乘六人”,船工有男有女。渡船票尺寸也很“袖珍”,大约为1.5×2㎝大小,形同普通邮票。上印“XX渡船票”,标明面值,市区渡船往往收费三分,也有单程上行、下行或往返之区分。

  周健平出生于1956年,作为一个宁波铁杆的票证收藏迷,手上有交通票、电影票、计划经济时期生活票证等多种“特色藏品”。他的船票收集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家里亲戚、朋友坐船后留下来的,二是从废弃的单位差旅费报销单中扯下来的,三是在藏友那儿用其他东西换来的。“这些船票都是乘用过的实物见证,一张船票就像一个窗口,承载着来来往往的征途和辰光”。

  他还藏了400多枚内河航船票

  旧时宁波水系发达,县(市)区往来多要通过水路。宁波有好多有名的航船码头:新河头航船码头,可去横溪、白杜方向,蔡郎桥、胡家坟、茅山方向;西门外码头,去望春、高桥方向,集市港、横街方向;大河头码头,可去五乡、宝幢方向,莫枝、东钱湖方向;濠河头码头,去西坞、南渡、奉化方向,鄞江桥方向……周健平收藏了400多枚这些航船票。

  周健平儿时,常坐船到老家樟村鄞江桥走亲戚,那时情景,历历在目。乘坐的多是木制船,上面盖了竹棚遮阳防雨,一条船可以坐二三十人。早期船也是人工拉纤、摇橹,后来改了柴油、汽油发动机作动力,一条领头船后面拖了好多条木船,像一节节火车似的。开始起航和到站传令用人工叫,哨子、号角、海螺吹,后被电铃取代。船头放点供品、祭品,以保旅途平安。

  周健平记得,那时短短的渡船途中绝不寂寞,“船里面好热闹的”,有敲锣打鼓造势,的笃板一打,唱新闻开始了;二胡一拉,越剧、京剧唱起。到了目的地,给艺人们一点辛苦钱做酬谢,都是人之常情。如今,交通固然便利,但江面上再也看不到昔日航船热火朝天的踪影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